[实用新型]泳池与电器产品连接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020689662.1 | 申请日: | 2010-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43386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8-24 |
发明(设计)人: | 林华乡 | 申请(专利权)人: | 明达实业(厦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H4/12 | 分类号: | E04H4/12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新华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203 | 代理人: | 渠述华 |
地址: | 361022 ***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泳池 电器产品 连接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有关一种户外使用的泳池与其外围电器的配装系统,特别是指一种泳池与电器产品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游泳水池是人们锻炼嬉戏的场所,为保持池水的清洁,通常是通过一外置的具有过滤器的水泵将池水抽出后,在过滤器中对池水中的毛发及杂质进行过滤后再压入水池中,如此循环工作,实现对池水的清洁功能。
由于人们在游泳嬉戏时会有水不断溅出,因此泳池外围的电器产品在安装时必须要保证与泳池之间的安全距离,而且电器产品的防水等级直接决定其与水池之间的安全距离,防水等级越高,安全距离可以适当缩短,防水等级越低,安全距离越大,需在2-3.5M左右。而目前仅是通过软管的长短来估放电器产品相对泳池之间的距离,无法确保安全距离的有效性,因此存有泳池及电器产品使用安全之虞。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泳池与电器产品连接结构,其可以保证电器产品与泳池安装的安全距离,实现泳池及电器产品使用的安全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泳池与电器产品连接结构,通过水管实现泳池与过滤泵之间的水路连接;其中:此处是包括四支软管、两支硬管与一具有两个水管的连接板,其中连接板一侧的两水管口形成有夹角并连接两硬管的一端,两硬管的另一端密封连接于两软管其中的一端,此两软管的另一端密封连接于泳池的进水口与出水口上;连接板另一侧的两水管口分别密封连接另两软管的一端,过滤泵的进水口与出水口再密封连接于该另两软管的另一端。
所述各硬管由多支短硬管通过接头密封连接在一起以形成一长硬管。
所述泳池的进水口与出水口之间的距离设置为1M时,过滤水泵与泳池边缘距离从2M变为4M,连接板一侧的两水管口形成的夹角角度范围为:14°-35°。
所述泳池的进水口与出水口之间的距离设置为1.5M时,过滤水泵与泳池边缘距离从2M变为4M,连接板一侧的两水管口形成的夹角角度范围为:20°-46°。
所述泳池的进水口与出水口之间的距离设置为2.0M时,过滤水泵与泳池边缘距离从2M变为4M,连接板一侧的两水管口形成的夹角角度范围为:25°-53°。
采用上述方案后,由于本实用新型中两硬管的设置,两硬管的长度需大于一定的数值,再配合连接板与两硬管连接的两水管口之间夹角角度的数值限定,便可保证过滤泵与泳池之间安装的安全距离,例如:进水口与出水口之间的距离为1.5M时,只要两硬管的长度不小于383CM,而夹角等于23°,就可以实现无论消费者如何摆放过滤泵,均可保证过滤泵与泳池之间的安装距离至少为3.5M。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连接器的示意图;
图3A、3B、3C、3D为本实用新型两硬管安装角度示意简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3D所示,本实用新型揭示的泳池与电器产器连接结构,包括两支硬管1、四支软管2及一连接板3,实现泳池A与过滤泵B之间的水路连接。
所述泳池A的侧壁上分别设有一进水口A1与一出水口A2;同样所述过滤泵B上亦一进水口B1与一出水口B2。
所述连接板3为一具有两个水管31、32的支架体,其中支架体一侧的两长水管口311、321形成有夹角α,而架体另一侧的两短水管口312、322呈平行或任意设置。
所述四支软管2的一端分别密封连接于泳池A的进水口A1、出水口A2及过滤泵B的进水口B1与出水口B2上;其中两支软管2的另一端分别密封连接于连接板3的两短水管口312、322上;另两支软管2的另一端分别密封连接于两支硬管1的一端,两支硬管1的另一端分别密封连接于连接板3的两长水管口311、321上。
上述各部件进行密封连接后便形成了泳池的过滤水循环系统,各部件的之间的连接可通过管件接头进行连接,此为常见技术,在此不详述。
本实用新型的关键是两硬管1的设置,两硬管1的长度需大于一定的数值,再配合连接板3两长水管口311、321之间夹角α角度的数值限定,便可保证过滤泵B与泳池A之间安装的安全距离,例如:进水口与出水口之间的距离为1.5M时,只要两硬管的长度不小于383CM,而夹角等于23°,就可以实现无论消费者如何摆放过滤泵,均可保证过滤泵与泳池之间的安装距离至少为3.5M。当然,各硬管1可由多支短硬管11通过接头密封连接在一起以形成一长硬管1;此处连接板3的设置是为保证两硬管1之间的夹角在有效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明达实业(厦门)有限公司,未经明达实业(厦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68966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