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单工位脱硫扒渣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020689729.1 | 申请日: | 2010-12-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62318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9-07 |
发明(设计)人: | 李建平;费燕;赵圣功;李俊;纪瑞东;王尖锐;勾新勇;张永青 | 申请(专利权)人: | 莱芜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1C7/064 | 分类号: | C21C7/064;B22D43/00 |
代理公司: | 泰安市泰昌专利事务所 37207 | 代理人: | 高军宝 |
地址: | 271100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单工位 脱硫 装置 | ||
一: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脱硫、扒渣单工位复合设置工艺,属于钢铁生产中铁水预处理技术领域。
二:背景技术
铁水进入炼钢炉之前,在炼钢炉外设置铁水预处理工序进行铁水脱硫处理,因其工艺相对简单,相比转炉脱硫效率高而得到广泛的应用。
目前,脱硫站设计采用喷吹、扒渣工位分开设置,此设计方案存在以下弊端:一是脱硫站厂房较长,占地面积较大,投资费用高;二是增加了喷吹、扒渣过程铁水罐对位时间:首先必须对进站铁水进行对位一次扒渣,然后再将铁水罐转移至喷吹工位,二次对位后进行喷吹脱硫,脱硫完毕需再次转移回扒渣工位,第三次对位进行二次扒渣。
可见,现有工艺的如此反复处理方法使得脱硫扒渣时间较长,尤其是遇铁水进站硫高、铁水质量差时,处理时间更长,为满足钢水质量要求,需延长脱硫处理时间,导致连铸机停机停流,降低了生产效率。
三: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单工位脱硫扒渣装置,其将铁水罐、喷枪系统、扒渣系统和渣罐车复合设置成单工位,一次性完成脱硫喷吹、扒渣处理过程。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单工位脱硫扒渣装置,包括铁水罐,所述铁水罐的上方设有喷枪系统,铁水罐的一侧铰接设有倾翻油缸;与倾翻油缸对应的铁水罐的另一侧设有扒渣系统和渣罐车。
上述的扒渣装置,所述铁水罐、喷枪系统、扒渣系统、渣罐车具有相同的对称轴。
利用本装置的单工位脱硫扒渣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铁水罐入位后,倾翻油缸将铁水罐顶起,扒渣系统对铁水罐表面进行扒渣,渣子落入渣罐车;
扒渣完毕后,倾翻油缸回落,喷枪系统下探对铁水罐内的铁水进行喷吹脱硫,喷吹完毕提起喷枪系统;
倾翻油缸再次顶起铁水罐,扒渣系统对铁水罐表面进行二次扒渣,二次扒渣完毕后,倾翻油缸回落,铁水罐落下,完成脱硫扒渣工序。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将脱硫系统、扒渣系统置于同工位且具有相同的对称轴,便于扒渣和喷吹脱硫,进站铁水在该工位完成对位后,单工位实现扒渣、喷吹工序,不需要再进行二次、三次对位即可完成一次扒渣、脱硫喷吹及二次扒渣全部处理过程,减少了机车来回运输对位时间,提高了脱硫效率和生产效率。
四:附图说明
图1为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喷枪系统,2、扒渣系统,3、渣罐车,4、铁水罐、5、倾翻油缸。
五: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以结合结构示意图和实施效果图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一种单工位脱硫扒渣装置,包括铁水罐4,所述铁水罐4的正上方设有除硫用喷枪系统1,铁水罐4的一侧铰接设有倾翻油缸5;与倾翻油缸5对应的铁水罐4的另一侧设有扒渣系统2和渣罐车3。
所述铁水罐4、渣罐车3、喷枪系统1、扒渣系统2具有相同的对称轴,即将喷枪系统1、扒渣系统2、铁水罐4和渣罐车3设置在同一竖直线上。
待铁水罐4入位,铰接上倾翻油缸5,对铁水罐进行脱硫扒渣:倾翻油缸5将铁水罐4顶起,扒渣系统2对铁水罐4表面进行扒渣,渣子落入渣罐车3;
扒渣完毕后,倾翻油缸5回落,喷枪系统1下探对铁水罐4内的铁水进行喷吹脱硫,喷吹完毕提起喷枪系统1;
喷吹脱硫完成后,倾翻油缸5再次顶起铁水罐4,扒渣系统2对铁水罐4的渣子表面进行二次扒渣,二次扒渣完毕后,倾翻油缸5回落,铁水罐3落下,完成脱硫扒渣工序。
本实用新型将喷枪系统和扒渣系统置于同一工位上,且复合设置在同一竖直线上,处理铁水所需的喷吹、扒渣交替作业只需在单工位上对铁水罐倾翻即可完成,不需对铁水罐来回拖运、倾翻,即在同一工位完成一次扒渣、脱硫喷吹、二次扒渣处理全过程。
由此可见,本实用新型解决了脱硫喷吹、扒渣处理过程机车运输来回对位时间长影响脱硫效率的问题,节省了脱硫处理时间,提高了脱硫效率及生产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莱芜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莱芜钢铁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68972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润滑脂自动加注装置
- 下一篇:一种胶粘剂包装桶嘴部及桶盖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