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燃烧机的废气循环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020690090.9 | 申请日: | 2010-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08151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0-12 |
发明(设计)人: | 刘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建滔(佛冈)积层纸板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3J15/00 | 分类号: | F23J15/00;F23K1/00;F26B21/14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45 | 代理人: | 杨晓松;伍宏达 |
地址: | 51160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燃烧 废气 循环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覆铜板领域的废气利用技术,特别涉及一种用于燃烧机的废气循环系统。
背景技术
当今社会石油十分紧缺,节约能源显得越来越重要。降低燃料消耗,也是企业降低产品制造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的重要环节。
目前,在覆铜板的生产中,原料燃烧后,其废气一般都是排向外界大气,然而,燃烧后排出的废气中一般温度较高,带有大量的热量,同时大气中也含有一些会对大气造成污染的物质,这就使得覆铜板的生产中废气对环境的影响很大,造成环境污染的同时,也造成能源的浪费,若能对废气加以利用,必定能较好地改善环境,同时也可以降低覆铜板的生产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燃烧机的废气循环系统,可有效降低覆铜板的生产成本、也使得覆铜板的生产环保。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用于燃烧机的废气循环系统,包括干燥机、大风机、炉膛、热交换器和烟囱,按照废气的流动方向,干燥机、大风机和炉膛依次连接,炉膛出口分别与热交换器和烟囱连接,热交换器的冷风出口分别与大气和热交换器的热风进口连接,热交换器的热风出口与干燥机连接;废气循环系统外接PLC控制系统。
所述大风机还设有空气进口。
所述干燥机与大风机的连接管道上设有第一风门(即抽风风门),大风机的空气进口处设有第二风门(即抽鲜风风门),炉膛与烟囱连接的管道上设有第三风门(即热旁通风门)。
所述炉膛内设有用于保持炉膛温度平衡的提升阀,提升阀处设有一个烟气出口,烟气出口通过管道与烟囱连接。
所述炉膛内设有蓄热陶瓷。
所述炉膛的废气进口处设有对蓄热陶瓷起到保护、缓冲和过滤作用的惰性氧化铝陶瓷。
所述炉膛底部设有点火时鼓风用的炉头驱动器。
所述热交换器为蓄热式换热器,热交换器进口处设有第一温度检测器,热交换器的冷风出口设有第二温度检测器;热交换器的热风进口与炉膛连接,热交换器的冷风进口处设有供风风机,供风风机还通过冷旁通机与干燥机连接。
所述热交换器的冷风出口设有第五风门(即热循环风门出口风门),热交换器的冷风出口与热交换器的热风进口的连接管道上设有第四风门(即热循环风门进口风门)和第六风门(即热循环风新鲜风门),第六风门处还通过管道与大气连接。
本用于燃烧机的废气循环系统使用时,其工作原理是:燃料经过干燥机干燥后,被大风机从干燥机抽过来,送入燃烧机的炉膛,在800摄氏度左右的高温下,燃料在炉膛里充分燃烧,产生大量热能,并以高温烟气作为载热体,燃烧后大部分的载热体进入热交换器,当温度继续过高,则打开第三风门,多余的热量排向烟囱,热交换器对大部分的烟气进行热交换后,其高温废气送回干燥机进行循环利用。在大风机不断将干燥机的燃料抽向炉膛的过程中,设于炉膛内的提升阀每隔180秒切换一次,以保持炉膛温度的平衡,切换的同时,有小部分载热体排向烟囱。
上述过程中,热交换器的热交换原理为:从炉膛过来的载热体,在热交换器内进行调节,温度始终保持在生产工艺要求的温度范围内,然后供给干燥机。当第一温度检测器检测到的温度过高,则自动打开第四风门,由比例阀控制开度,对热交换器里面的温度进行调节,如果第四风门打开一定的开度后,第一温度检测器检测到的温度仍然过高,则自动打开第六风门,将大气通入混合,从而降低第一温度检测器处的管道内温度。第二温度检测器检测到的温度为热交换器的出口温度,第五风门的开度越大,第二温度检测器处的管道内温度越高。当热交换器内的温度高于生产工艺所需的设定温度,第五风门就会通过比例阀来控制开度,自动调节内部温度。供风风机也不断向热交换器内补充新鲜空气,热交换器内的温度过高,则会导致供给干燥机的温度也会升高,这时,冷旁通机会自动打开,通过比例阀控制开度,调节供风温度。
上述各风门的调节均通过PLC控制系统控制自动完成。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建滔(佛冈)积层纸板有限公司,未经建滔(佛冈)积层纸板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69009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汽车前后轮芯紧固螺母拆装工具
- 下一篇:美拉德反应制备虾味复合鲜味调料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