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多口引流管无效
申请号: | 201020690797.X | 申请日: | 2010-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12602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8-03 |
发明(设计)人: | 郝迎学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M25/00 | 分类号: | A61M2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恒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5 | 代理人: | 赵荣之 |
地址: | 400038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引流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具,特别涉及一种设置多个进液口的引流管。
背景技术
临床上应用的外科引流管种类很多,有的用于导尿,有的用于伤口,胸腔、脑腔、胃肠道、胆道等都有应用。外科引流为的是将人体组织间或体腔中积聚的脓、血、液体导引至体外,防止术后感染与影响伤口愈合。其中,腹腔引流管的使用最为普遍,现行外科临床普遍使用的腹腔引流管为普通橡胶软管,管径约8mm,长度为100cm。在临床使用过程中,由于普通硅胶管只有末端一个进液口,使得引流管的位置受到极大的限制,同时,常常因为末端进液口的堵塞而导致引流功能失效,不得不让医生来回反复拔或插,进行疏通,严重时甚至需要更换引流管,费时费力,更加重了患者的痛苦。
针对上述不足,需探索一种新型的引流管,防止引流管的引流顺畅,安放位置相对灵活,安全可靠。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多口引流管,使其在安放后能够防止末端进液口因堵塞而失效,而且引流效果更好,进液口的安放位置相对灵活,避免医务人员反复疏通,省时省力,减轻了患者的痛苦。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多口引流管,包括管体,靠近管体一端管口的管体上设置通孔。
进一步,所述通孔的中心与管体近端口的距离l为3—4cm;
进一步,所述通孔为长轴沿管体轴向的椭圆形,长轴a为1—1.5cm;
进一步,所述通孔为至少两个,且沿管体轴向分布,通孔之间的轴向中心距b为2—3cm;
进一步,所述通孔在管体的圆周方向错位分布;
进一步,所述管体由硅胶材料制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多口引流管,与传统的引流管相比,由于在靠近进液口一端的引流管管体上设置了通孔,增加了进液口的数量,在管体末端进液口堵塞的情况下,也能保证液体的正常引流;进液口的安放位置相对灵活,不在受单个进液口对安放位置的限制;避免医务人员反复疏通,省时省力,减轻了患者的痛苦。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的多口引流管,包括管体1,靠近管体一端管口的管体上设置通孔2,通孔2的中心与管体近端口的距离为3cm。由于在靠近进液口一端的引流管管体上设置了通孔,增加了进液口的数量,在管体末端进液口堵塞的情况下,也能保证液体的正常引流;进液口的安放位置相对灵活,不在受单个进液口对安放位置的限制;避免医务人员反复疏通,省时省力,减轻了患者的痛苦。
作为对上述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通孔为长轴沿管体轴向的椭圆形,长轴a为1cm。采用椭圆形通孔有利于增大在引流管轴向的开孔,有利于扩大引流范围。
作为对上述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通孔2为至少两个,沿管体轴向分布,通孔之间的轴向中心距b为3cm,而且通孔2在管体的圆周方向错位分布。沿轴向和圆周方向错位设置通孔2,有利于扩大进液范围,提高引流效果。
作为对上述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管体1由硅胶材料制成。硅胶材料无毒无害,易消毒,不会对伤口造成感染,而且柔软,随意摆放,满足患者术后多动的需求。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69079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治疗包茎的简易扩张器
- 下一篇:一种气管插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