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超高频射频识别区间测速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1020691421.0 | 申请日: | 2010-12-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10663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1-11 |
发明(设计)人: | 崔恒荣;徐明;陆云龙;司宏毅;金科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科院杭州射频识别技术研发中心;中科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8G1/052 | 分类号: | G08G1/052;G06K7/00 |
代理公司: | 杭州赛科专利代理事务所 33230 | 代理人: | 陈辉 |
地址: | 325204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超高频 射频 识别 区间 测速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超高频射频识别(UHF RFID)技术,对机动车进行监控,在特定区间内测量机动车的平均时速,为机动车超速监控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对机动车测速用的方法是雷达测速。由于无法锁定目标车辆,因而雷达测速只能在固定的测速点进行测速。当机动车经过测速点的时候,利用雷达进行测速,对其是否超速进行判断,若超速则利用摄像技术对其拍摄。这种传统的测速方法只能是定点测速,而并不能测定机动车是否在一段区间范围有没有超速行为。本实用新型利用UHF RFID技术,对机动车进行区间内测量平均速度,以判定机动车在整个区间内是否超速。
发明内容
为解决传统的雷达测速只能定点测速,而无法测量机动车在区间内是否超速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RFID区间测速方案,能有效的测量出机动车在特定的测速区间内是否超速,并能记录机动车的相关信息包括机动车信息和车主的信息。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超高频射频识别区间测速系统,其包括机动车上的电子标签、阅读器和中间件,阅读器与中间件连接,机动车上的电子标签与阅读器通过通讯连接。
电子标签可以是有源电子标签或者无源电子标签。方案一,使用超高频无源电子标签。超高频无源电子标签使用的频率范围为840MHz-960MHz。无源电子标签的激活需要阅读器提供能量,因而被称为被动式电子标签。当机动车进入阅读器的工作距离范围内,标签天线从阅读器发射的电磁波中获得能量激活标签芯片,然后和阅读器进行通信。因为标签天线芯片需要阅读器提供的能量来进行激活,所以无源标签的工作距离一般不是很远,最大在10m以上,最大的阅读距离可以由公式给出:
λ为波长,EIRP为有效各向同性辐射功率,Gtag是标签天线的增益,p极化匹配因子,τ为能量传输系数,Pth为标签天线芯片开启功率。如假定线极化标签天线增益Gtag=1.5dB,标签天线芯片开启功率Pth=-18dBm,阅读器天线为圆极化,极化匹配因子为p=0.5,能量传输系数τ=0.85,EIRP=36dBm,则在915MHz时最大阅读距离用上述公式计算可得:Rmax=10.14m。
方案二,使用有源电子标签。有源电子标签使用的典型的工作频率有:433.92MHz,2.45GHz和5.8GHz三个频率段。有源电子标签自身带有电源,不需要阅读器提供能量,因而也被称为主动式电子标签。有源电子标签的阅读距离较远,最远可以达到数百米。机动车主动发出信号,当阅读器接收到信号后,对有源电子标签进行响应,从而建立起通信。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能有效的测量出机动车在特定测速区间内的平均速度,从而判断出在一个测速区间内机动车是否有超速行为。若有超速行为,根据阅读器记录下的机动车相关信息,可以将超速的机动车信息上报给控制中心。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无源RFID区间测试系统示意图。
图2是有源RFID区间测试系统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科院杭州射频识别技术研发中心;中科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未经中科院杭州射频识别技术研发中心;中科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69142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拆装方便的对接式照明灯
- 下一篇:高效节能灯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