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便携式可调节单杠引体向上训练器无效
申请号: | 201020692578.5 | 申请日: | 2010-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21376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8-10 |
发明(设计)人: | 郝军;吴键;孙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郝军;吴键;孙伟 |
主分类号: | A63B1/00 | 分类号: | A63B1/00;A63B6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轻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12 | 代理人: | 杨立 |
地址: | 100011 北京市朝阳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便携式 调节 单杠 引体向上 训练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体育运动训练器材,具体涉及一种便携式可调节单杠引体向上训练器。
背景技术
引体向上是以自身力量克服自身重量的悬垂力量练习,它要求练习者有一定的握力、上肢力量和肩带力量,这个力量必须能克服自身的体重才能完成一次。引体向上对发展上肢悬垂力量、肩带力量和握力有重要作用。它是以按动作规格完成的次数来计算成绩的,做的多则成绩好,因此,它是一种力量耐力项目。
学校体育教学要求学生要独立完成引体向上作为体育达标考核要求,初中、高中体育加试中引体向上作为考核内容之一,大、中、小学体育课教学中会经常安排学生进行引体向上项目练习。利用各种类型单杠训练引体向上是体育教学、训练、健身的一个基本方法,初级练习者由于不能掌握规范的动作要领,其动作姿势不规范,相关肌肉群力量较差、体能素质较弱,因此,难以独立完成引体向上动作,这种情况在体育教学、训练、健身中普遍存在。究起主要原因在于,练习者不能掌握规范动作要领,其动作姿势不规范、其力量难以完成引体向上动作,同时学校现有引体向上训练器材配备少、固定、器材体积大、重量重、高度较高等问题,不利于初级练习者以便捷的方式练习。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便携式可调节单杠引体向上训练器,使初级练习者能够循序渐进、在更加便捷的练习中掌握规范动作。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便携式可调节单杠引体向上训练器,它包括底座架、立柱、支撑杆和横向拉杆,底座架的两侧分别安装有立柱,两个立柱的顶端通过连接杆固定连接,两个立柱的外侧与底座架之间连接有支撑杆,横向拉杆设置在两个立柱之间,横向拉杆的中部设有目标器。
进一步的,两个立柱的内侧相对应的位置均设有支撑孔,横向拉杆的两端固定在支撑孔内。
进一步的,支撑孔由上到下等间距的设置在两个立柱的内侧,且两个立柱内侧的支撑孔的位置相对应。
进一步的,目标器的一端套装在横向拉杆的中部,另一端自然下垂。
进一步的,横向拉杆上设有两个手柄,两个手柄设置在目标器的两侧。
进一步的,底座架的一侧设有两个轮子。
进一步的,底座架底部设有底座垫。
进一步的,底座架两侧的中部分别可拆卸的连接有立柱,支撑杆可拆卸的连接在底座架与两个立柱之间,以便立柱与底座架折叠收起。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使练习者能够逐步完成引体向上动作,尽快掌握引体向上规范动作要领,并可作为一种引体向上练习的测试工具,同时方便练习者组装、移动,适合各种场地、场合练习使用,具有很高的实用性和推广价值。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折叠状态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底座架,2、立柱,3、支撑杆,4、连接杆,5、横向拉杆,6、目标器,7、轮子,8、底座垫,9、手柄,10、支撑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便携式可调节单杠引体向上训练器,它包括底座架1、立柱2、支撑杆3和横向拉杆5,底座架1的两侧分别安装有立柱2,两个立柱2的顶端通过连接杆4固定连接,两个立柱2的外侧与底座架1之间连接有支撑杆3,横向拉杆5设置在两个立柱2之间,横向拉杆5的中部设有目标器6。
两个立柱2的内侧相对应的位置均设有支撑孔10,横向拉杆的两端固定在支撑孔内。两端立柱2内侧由上到下等距离相对应有支撑孔10作为横向拉杆5支撑点,横向拉杆5可通过支撑孔10选择高度,适合不同臂长练习者练习,并起到调整角度循序渐进练习目的。
目标器6的一端套装在横向拉杆5的中部,另一端自然下垂,练习者身体部位触到目标器6为练习和测试标准。
横向拉杆5上设有两个手柄9,两个手柄9设置在目标器6的两侧,防滑且利于练习者抓握。
底座架1的一侧设有两个轮子7,方便本实用新型便携式可调节单杠引体向上训练器的推拉、移动。
底座架1底部设有底座垫8,防滑及防止损坏地面。
底座架1两侧的中部分别可拆卸的连接有立柱2,支撑杆3可拆卸的连接在底座架1与两个立柱2之间,以便立柱2与底座架1折叠收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郝军;吴键;孙伟,未经郝军;吴键;孙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69257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