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无粘结预应力钢绞线张拉后损伤的更换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020692916.5 | 申请日: | 2010-12-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72415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9-14 |
发明(设计)人: | 吴利民;张卫星;葛卫平;宋子俊;范良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省二建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23/02 | 分类号: | E04G23/02;E04G21/12 |
代理公司: | 宁波市鄞州甬致专利代理事务所 33228 | 代理人: | 高辉 |
地址: | 3150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粘结 预应力 钢绞线张拉后 损伤 更换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工程中加强设施的更换装置领域,具体地讲是一种对建筑工程中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已建无粘结预应力体系的某些无粘结预应力钢绞线遭损伤后,在原结构中更换受损预应力筋并重建预应力体系的更换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在工程结构上广泛应用。所采用的无粘结钢绞线用通俗的解释就是,在有粘结钢绞线(可称裸线)上涂一层油脂穿入塑料护套。通常的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框架梁成型步骤是由木工安装底模,再由钢筋工捆扎大梁非预应力钢筋,然后由预应力专业人员将预应力钢绞线按照设计标高要求安放在大梁内,钢绞线大都是以曲线状态放置在大梁内,最后再由木工用模板封闭梁的侧面,经验收合格后浇筑混凝土,达到强度后对无粘结预应力钢绞线实施张拉并锚固。但是,在后续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往往由于施工人员经验不足或其他原因,使原有已建预应力体系遭到部分损伤。例如,由于预应力体系的锚固端锚具突出墙面影响玻璃幕墙安装,幕墙安装人员将其中一个或几个锚具割除,导致这部分已建预应力的张拉应力丧失殆尽。现有技术一般采用体外预应力加固、碳纤维加固、粘钢加固等技术的补救措施。但是这些补救加固后都会改变原结构截面、增加自重载荷、影响表面美观甚至使用功能,而施工周期较长。也就是说,以上几种现有技术的补救措施无法完全达到原设计的要求,最终影响工程的整体质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钢筋混凝土结构中已建无粘结预应力体系中钢绞线遭损伤后重新更换钢绞线的更换装置,它不改变原设计的结构受力,重新建立的预应力体系能完全满足原设计的要求。
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无粘结预应力钢绞线张拉后损伤的更换装置,它包括引导钢筋和与需更换的钢绞线同规格等强度的去除表面塑料护套和油脂的新无粘结钢绞线,所述的引导钢筋直径小于原钢绞线直径,所述的钢筋末端和新无粘结钢绞线首端焊接,所述的焊接头最大直径小于或者等于新无粘结钢绞线直径。
作为优选,所述的引导钢筋长度大于需更换的钢绞线长度。
作为优选,所述的新无粘结钢绞线焊接端为经热处理退火的焊接端,用以与钢筋可靠焊接。
作为优选,所述的引导钢筋的首端呈圆锥状,减少钢筋在结构的预应力筋孔道内穿梭时的摩擦力。
所述的引导钢筋直径为新无粘结钢绞线直径的0.5-0.8倍。
本技术方案是通过以下方式解决技术问题的:将在钢筋混凝土结构中损伤后的原钢绞线拉出,取一根引导钢筋和一根与需更换的钢绞线同规格等强度的剥除表面塑料护套和油脂的新无粘结钢绞线,新无粘结钢绞线一段经热处理退火,引导钢筋长度长于需更换的钢绞线长度。将新无粘结钢绞线退火的那一端和引导钢筋焊接。引导钢筋的另一端做成圆锥头状穿过预应力筋孔道,然后通过拉动引导钢筋,将新无粘结钢绞线穿过预应力筋孔道,割除经热处理的那段钢绞线,张拉新无粘结钢绞线到原设计要求后锚固。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钢筋混凝土结构中已建预应力体系小部分遭损伤后,将损伤的原钢绞线拔出,准备一根与需更换的钢绞线同规格等强度的剥除表面塑料护套和油脂的新无粘结钢绞线,将新无粘结钢绞线首端和引导钢筋的末端焊接,新无粘结钢绞线的焊接端800~1000mm范围经热处理退火的焊接端,主要是保证焊接质量,此外,引导钢筋的另一端做成圆锥头状,减少钢筋在原结构的孔道内穿梭时的摩擦力。本更换装置操作简单、不改变原结构横截面的尺寸,不增加载荷、不影响外观质量,不改变原设计的结构受力,施工工期短、成本低,重新建立的预应力体系能完全满足原设计的要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横截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更换原钢绞线流程图。
图4是更换原钢绞线流程图。
图5是更换原钢绞线流程图。
图6是更换原钢绞线流程图。
图7是更换原钢绞线流程图。
图中,1.框架梁,2.柱子,3.引导钢筋,4.新无粘结钢绞线,5.手拉葫芦,6.原钢绞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但并不因此而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省二建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浙江省二建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69291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