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移相整流变压器引线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1020693035.5 | 申请日: | 2010-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03808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0-05 |
发明(设计)人: | 刘群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电电气(江苏)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F27/29 | 分类号: | H01F27/29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杨晓玲 |
地址: | 2122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整流 变压器 引线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设计一种适用于多副边移相整流变压器的引线结构。
背景技术
如图1所示,现有移相整流变压器的辅助引线分接板2通过绝缘螺栓组固定于绝缘板上,辅助引线分接板2与低压出线分接板1位于变压器的同一侧。随着移相整流变压器市场占有率的扩大,产品的规格与日俱增,且受客户外型尺寸要求的限制,如果把低压出线1和辅助引线分接板2都布置于变压器一侧,端子之间的绝缘爬电距离就不能保证。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的移相整流变压器辅助引线结构的不足,提出一种改进的变压器辅助引线结构,通过此结构来确保辅助接线端子与低压出线端子间的绝缘距离。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移相整流变压器引线结构,包括低压出线分接板和辅助引线分接板;A相线圈、B相线圈和C相线圈依次设置,所述的辅助引线分接板设置在A相线圈、B相线圈和C相线圈下方;其特征在于:在B相线圈和C相线圈下方的辅助引线分接板上设有a相端子、b相端子和c向端子。
其中,a相端子位于B相线圈的正下方;b相端子位于B相线圈和C相线圈的间隙正下方;c相端子位于C相线圈的正下方。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将辅助引线分接板上a相端子、b相端子和c相端子集中设置在B相线圈和C相线圈的下端,使辅助引线端子与A相线圈一侧的低压出线端子距离变大大,确保了低压出线端子间的绝缘距离和爬电距离,增强了产品的电气强度。
附图说明
图1为原有移相整流变压器的引线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引线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更进一步的解释。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移相整流变压器的辅助引线结构为:在三相线圈一侧的上下两端分别固定夹板10,夹板10上位于A相线圈3一侧设有用于安装低压出线分接板1的绝缘板,将三个低压出线分接板1竖直设置,低压出线分接板1的两端分别固定在绝缘板上,在每个低压出线分接板1上设置若干低压出线端子4。在夹板10上两个三等分处,也就是A相线圈3、B相线圈8和C相线圈9的间隙处竖直设置两个绝缘板,在绝缘板下端设有辅助引线分接板2;在辅助引线分接板2上设有a相端子5、b相端子6和c向端子7。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将a(x1、x2、x3)相端子5、b(y1、y2、y3)相端子6和c相端子7集中设置在B相线圈8和C相线圈9的下端;其中a(x1、x2、x3)相端子5位于B相线圈8的中心正下方;b(y1、y2、y3)相端子6位于B相线圈8和C相线圈9的间隙正下方;c(z1、z2、z3)相端子7位于C相线圈9的中心正下方。a(x1、x2、x3)相端子5与低压出线分接板1上最下端的低压出线端子4的距离变大,使端子之间的绝缘爬电距离得到了保证。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电电气(江苏)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电电气(江苏)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69303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