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短纤倍捻机齿轮箱无效
申请号: | 201020693053.3 | 申请日: | 2010-12-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42817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8-24 |
发明(设计)人: | 杨乐先;石焕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新昌县航宇齿轮厂 |
主分类号: | D01H1/242 | 分类号: | D01H1/242 |
代理公司: | 北京众合诚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6 | 代理人: | 连平 |
地址: | 3125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短纤倍捻机 齿轮箱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倍捻机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倍捻机的齿轮箱。
背景技术:
如图1所示,现有短纤倍捻机齿轮箱由蜗杆A带动蜗轮B转动,再通过S捻和Z捻换向齿轮101、过渡齿轮C驱动捻度变换齿轮D。
如图2所示S捻和Z捻换向齿轮101内孔固定在滚针轴承102的外圈上,然后滚针轴承102套在齿轮轴103上,由垫轮106压着滚针轴承102,弹性卡圈105压着垫轮106且卡制定位在齿轮轴103上,齿轮轴103通过螺钉107固定连接在轴承座104上。其不足之处是:1、由于S捻和Z捻换向齿轮101需要加装滚针轴承102,所以S捻和Z捻换向齿轮101的内孔加工要求高,还易磨损。2、同时,S捻和Z捻换向齿轮101内孔需要加大,加大后,S捻和Z捻换向齿轮101强度变小,使用过程中S捻和Z捻换向齿轮101经常崩齿。3、过渡齿轮C中间加铜套插套在轴上,一是增加了设备成本,二是铜套易磨损,需要经常更换,三是铜套磨损后影响使用精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之不足,而提供一种短纤倍 捻机齿轮箱,它解决了S捻和Z捻换向齿轮易磨损和加工难度高的问题,不易发生S捻和Z捻换向齿轮崩齿,它的过渡齿轮不需要更换铜套,降低了维修成本,提高了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措施如下:
短纤倍捻机齿轮箱,包括S捻和Z捻换向齿轮、第一捻度变换齿轮和第二捻度变换齿轮,轴承座内孔中固定有圆柱滚子轴承和第一深沟球轴承,圆柱滚子轴承和第一深沟球轴承固定在轴上,S捻和Z捻换向齿轮固定在轴上。
所述孔用弹性档圈压着圆柱滚子轴承和第一深沟球轴承固定在轴承座内孔中,隔套插套在轴上,S捻和Z捻换向齿轮套在轴上压制在隔套和止动垫圈之间,圆螺螺接在轴上且压着止动垫圈。
所述第一捻度变换齿轮、第二捻度变换齿轮通过平键固定在捻度变换轴上,箱体上成型有轴承孔,二个第二深沟球轴承的内圈固定在捻度变换轴上,第二深沟球轴承的外圈固定在轴承孔内。
所述压盖压着二个叠放在一起的第二深沟球轴承通过螺钉固定在箱体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1、由于S捻和Z捻换向齿轮直接固定在捻向换向轴上,省去了内圈的滚针轴承,这样S捻和Z捻换向齿轮内孔不必装滚针轴承轴不是轴承内圈降低了轴的加工难度,同时增加了S捻和Z捻换向齿轮的内壁厚度,提高了它的强度,不会发生崩齿现象。
2、过渡齿轮不需要更换铜套,降低了维修成本,提高了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短纤倍捻机齿轮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短纤倍捻机齿轮箱中S捻和Z捻换向齿轮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S捻和Z捻换向齿轮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过渡齿轮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中:1、S捻和Z捻换向齿轮;2、轴承座;3、圆柱滚子轴承;4、第一深沟球轴承;5、轴;6、孔用弹性档圈;7、隔套;8、止动垫圈;9、圆螺母;10、第一捻度变换齿轮;11、捻度变换轴;12、第二捻度变换齿轮;13、箱体;131、轴承孔;14、第二深沟球轴承;15、压盖。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见图3、4所示,短纤倍捻机齿轮箱,包括S捻和Z捻换向齿轮1、第一捻度变换齿轮10和第二捻度变换齿轮12,轴承座2内孔中固定有圆柱滚子轴承3和第一深沟球轴承4,圆柱滚子轴承3和第一深沟球轴承4固定在轴5上,S捻和Z捻换向齿轮1固定在轴5上。
所述孔用弹性档圈6压着圆柱滚子轴承3和第一深沟球轴承4固定在轴承座2内孔中,隔套7插套在轴5上,S捻和Z捻换向齿轮1 套在轴5上压制在隔套7和止动垫圈8之间,圆螺母9螺接在轴5上且压着止动垫圈8。
所述第一捻度变换齿轮10、第二捻度变换齿轮12通过平键固定在捻度变换轴11上,箱体13上成型有轴承孔131,二个第二深沟球轴承14的内圈固定在捻度变换轴11上,第二深沟球轴承14的外圈固定在轴承孔131内。
所述压盖15压着二个叠放在一起的第二深沟球轴承14通过螺钉固定在箱体13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新昌县航宇齿轮厂,未经新昌县航宇齿轮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69305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