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示温变色的杯子无效
申请号: | 201020693759.X | 申请日: | 2010-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58449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9-07 |
发明(设计)人: | 郑冬子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市航头学校 |
主分类号: | A47G19/22 | 分类号: | A47G19/2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1316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变色 杯子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杯子,尤其涉及一种会示温变色的杯子。
背景技术
杯子是人们生活中常用的日用品,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的不断的提高对于杯子的选择也提出更高的要求。市场上常见的杯子的种类繁多,可以根据材料来分类可以分成陶瓷杯、玻璃杯、塑料杯、不锈钢杯、木鱼石杯及景泰蓝杯等;可以根据功能分为日用杯、广告杯、促销杯、保健杯等;可以根据结构工艺分为单层杯、双层杯、真空杯、纳米杯、能量杯,生态杯等.。
但在使用杯子时,由于无法及时知道杯中液体的温度而导致烫伤的事故常有发生。对于老人及幼儿来说,这样的事故会造成严重的影响,对其以后的生活也会造成一定的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变色杯子是在现有杯子的结构上进行改变,提出一种新结构的杯子,通过在杯体上增加涂覆热敏材料层,使涂覆热敏材料在不同的温度之下呈现不同的颜色,从而达到警示作用或呈现各种不同的颜色及景色。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提出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示温变色的杯子,其特征在于,包括杯体和热敏材料层,杯体上设有热敏材料层,所述的杯子,其特征在于,杯体由内杯体和外杯体组成,外杯体套于内杯体之外,热敏材料层设置在由内杯体和外杯体组成空腔之中。
上述的杯子,其中热敏材料层涂覆在杯体的外侧。
上述的杯子,其中外杯体是透明或半透明的材料制造。
上述的杯子,其中热敏涂料层为包含多层的热敏材料。
上述的杯子,其中杯体外还设有杯把。
示温材料是一种利用颜色变化测量物体表面温度及温度分布的特种涂料,即因受热而发生颜色变化以指示温度的涂料。示温涂料通常也被称为热敏涂料。热敏材料有较宽的测量范围 其使用方便,操作简单。
热敏涂料层在不同的温度之下呈现的不同的颜色,使用者通过颜色就能大略知道杯内液体的温度。在热敏涂料层上同样可以选用不同热敏材料,使得在同一温度之下,各热敏材料显示不同的颜色,从而呈现出。
在内外杯体间设有一个内充有热敏材料空腔,在内杯体的外侧可以壁上镂刻有与该空腔内通的艺术图形通道。饮水杯倒入热水后,空腔中的热敏材料会产生色泽变化,使杯壁显现出艺术图案,使人获得美感和艺术享受。热敏材料层是在杯体空腔中或杯体的外围的,所以它是不与杯内饮料接触的,也就会不会引起对杯内液体的污染。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以及其积极地效果是:由于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杯体上增加热敏涂料层,使得在杯子的使用过程中,热敏材料可以显示不同颜色来反映出杯内液体的温度。可以大大减少应为误饮用高温液体而造成对人体的伤害。此外,也可以利用不同热敏材料在相同温度下显示不同颜色和同一热敏材料在不同温度下显示不同颜色这一特性,使得杯子呈现不同的颜色。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示温变色杯子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示温变色杯子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一种示温变色的杯子进行详细描述,以使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但下述实施例并不限制本发明范围。
实施例1
根据图1所示,一种示温变色的杯子,包括杯体和热敏材料层。在杯体的外侧涂覆有热敏材料层3,热敏材料层3是有两层结构的热敏材料,温度变化分别选在-10-50℃和50-120℃。当杯中倒入100℃的沸水时候,涂覆热敏涂料层3会受温度影响而显现出不同常温的颜色。
实施例2
根据图2所示,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杯子的杯体是由内杯体2和外杯体1组成,外杯体1套于内杯体2之外,热敏材料层3涂覆在由内杯体2和外杯体1组成空腔之中。外杯体选用的半透明材料制造,从外面直接可以看涂覆热敏涂料层3的颜色。在杯体外还设有杯把,方便使用者在使用时手持。涂覆热敏涂料层3采用一层,温度变化分别选在-10-120℃。将100℃的沸水倒入杯慢慢冷却到10℃,涂覆热敏涂料层3显现出从红色到蓝色的过程。
本实施方式仅为较佳实施例,并非用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凡依照本实用新型所作的等效的变化或修饰,都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市航头学校,未经上海市航头学校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69375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