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水下钻孔护孔的套管无效
申请号: | 201020694254.5 | 申请日: | 2010-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02173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7-20 |
发明(设计)人: | 周瑞杰;黄江刚;谢季军;张超;肖俊平;戢向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港航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17/00 | 分类号: | E21B17/00;E21B7/12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李柏林 |
地址: | 51066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水下 钻孔 套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下钻孔使用的辅助用具,特别是一种用于水下钻孔时用于护孔的套管。
背景技术
目前,在进行水下钻孔作业时,通常采用套管护孔辅助措施。由于水流、水压、风浪的影响,套管的种类、选型、延米重量就决定了其适用范围。现行的水下钻孔护孔套管多采用薄壁、短、轻套管,其抵御水流、水压、风浪的影响能力小,采用这种套管进行钻孔存在钻孔精度低的缺点,因此,其多适用于浅水、浅孔水下钻孔作业,对于深海钻孔以及复杂海况条件下的钻孔精度根本无法保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不受水流、风浪及涨退潮水位影响的护孔套管,该套管可极大提高水下钻孔的精度,降低废孔率,降低钻孔成本。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用于水下钻孔护孔的套管,包括柱状的套管本体,所述套管本体的壁厚至少为20mm,所述套管本体的两端内壁上设有管螺纹。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套管本体长度为50-500mm。
本实用新型的护孔套管在使用时,先在船台上移动钻机至机位,并用螺丝固定机位,根据岩面标高和钻孔平台的标高计算出岩面和钻孔平台之间的高度确定下放套管长度,之后下放套管,并将套管互相连接起来。其中,需要确保套管一次直接进入泥沙层,以防止水流冲击套管造成套管倾斜。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由于采用了厚壁的重型套管互相通过螺纹连接进行护孔,利用厚壁套管本身的自重,克服水流冲击作用,不受水流、风浪及张退潮的水位影响,并能抗击风力小于10级的海上浪潮,大大提高深水深孔钻孔的精度,减少废孔率、降低钻孔成本,尤其适用于深海和复杂海况条件下使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套管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实施例A-A向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套管使用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的用于水下钻孔护孔的套管,包括柱状的套管本体1,所述套管本体1的壁厚至少为20mm,所述套管本体1的两端内壁上设有管螺纹。由于采用了厚壁的重型套管互相通过螺纹连接进行护孔,利用厚壁套管本身的自重,克服水流冲击作用,不受水流、风浪及张退潮的水位影响,并能抗击风力小于10级的海上浪潮,大大提高深水深孔钻孔的精度,减少废孔率、降低钻孔成本,尤其适用于深海和复杂海况条件下使用。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套管本体1长度为50-500mm,在安装连接后可以配置成所需长度的护孔套管。
本实施例中,套管本体1选用45钢,且对端部接头部分进行局部淬火处理。
更优选地,所述的管螺纹每英寸两牙。
参考图3,本实用新型的护孔套管在使用时,先在船台上移动钻机至机位,并用螺丝固定机位,根据岩面标高和钻孔平台2的标高计算出岩面和钻孔平台之间的高度确定下放套管长度,之后下放套管1至海水3以下,其中,需要确保套管一次直接进入泥沙层4,以防止水流冲击套管造成套管倾斜并将套管1互相连接起来,之后即可对礁石5进行钻孔作业。
当然,本发明创造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作出等同变形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型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港航工程局有限公司,未经中铁港航工程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69425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