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发光二极管和其构成的发光二极管灯有效
申请号: | 201020694970.3 | 申请日: | 2010-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2259286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30 |
发明(设计)人: | 俞志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威廉照明电气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25/075 | 分类号: | H01L25/075;H01L33/48;H01L33/64;F21S2/00;F21V19/00;F21Y101/02 |
代理公司: | 上海天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4 | 代理人: | 刘粉宝 |
地址: | 201821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发光二极管 构成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光二极管(LED)和其构成的发光二极管灯,尤其涉及垂直结构型发光二极管和其构成的发光二极管灯。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发光二极管灯通常有两种构成方式,一种是用多个各包含单晶片的发光单元(即发光二极管,用得多的是例如 封装的小功率发光二极管)排列组合成发光二极管灯,另一种是由多个单晶片集成构成发光二极管灯。为了使发光二极管灯具有特定的色温,还需要进行混光。例如,对于特定色温的白光,在用多个发光二极管构成的灯中,一种混光方式是单管单晶片混光,即多个发光二极管都采用一种蓝光晶片加荧光粉的发光二极管,其中荧光粉受蓝光激发发出黄光,再与蓝光晶片发出的蓝光混和成白光,这种混光方式混出的白光显色指数低,光效高和色温容易调节;另一种混光方式是采用蓝光晶片加荧光粉的多个发光二极管与红光晶片的多个发光二极管排列组成所需白色温的灯,其中蓝光晶片的发光二极管发出的光再次与红光晶片二极管发出的光进行混光,这种灯的缺点是混色不均匀(即混光特性差),能看出蓝色和/或红色发光区。为了消除这一缺点,就要对该灯施加例如毛玻璃罩等漫反射构件,以及为了配光(光的指向性)还需对灯增加例如抛物面反射镜,这样做会引起光效下降。在多个单晶片集成构成的灯中,混光采用双色晶片混光,即用蓝光晶片和红光晶片交替排列在基板上,在晶片的上方加上受激发黄光的荧光粉层,这种双色晶片混光(即一片蓝光晶片、一片红光晶片和受激发黄光的荧光粉的混光)灯的缺点是光照定向性差且难以实施同色异谱的混光技术。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混光特性好、高显色指数、光照定向性好且能用于同色异谱混光的发光二极管,以及由该发光二极管构成的发光二极管 灯。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的发光二极管,包含支架、支架上的晶片和包封晶片的包封体,所述晶片为水平并列设置在支架上的一片可发射蓝光的蓝光晶片和一片可发射红光的红光晶片;两晶片呈串联连接,即一晶片的某一电极和另一晶片的异性电极电连接,两晶片的剩余电极用于该发光二极管的外部电连接;和从所述晶片的上表面和周围侧表面至包封体外表面的出光路径上设置有受蓝光激发发黄光的荧光粉。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的发光二极管,在第一方面的发光二极管的基础上,所述荧光粉涂敷在所述晶片的上表面和周围侧表面以形成荧光粉层,所述包封体包含荧光粉层上的透明硅胶,和包封所述硅胶的透明有机材料,其中,所述硅胶的邻接荧光粉层的界面面积小于硅胶的邻接透明有机材料的界面面积。
本实用新型的第三方面的发光二极管,在第一方面的发光二极管的基础上,所述包封体包含晶片上的硅胶,荧光粉涂敷在硅胶的外表面上以形成荧光粉层,所述包封体还包含包封所述荧光粉层的透明有机材料,其中,硅胶的邻接晶片的界面面积小于硅胶的邻接荧光粉层的界面面积。
本实用新型的第四方面的发光二极管,在第一方面的发光二极管的基础上,所述包封体包含晶片上的透明硅胶,和包封所述硅胶的透明有机材料,所述荧光粉混和在所述硅胶中,其中,硅胶的邻接所述晶片的界面面积小于硅胶的邻接透明有机材料的界面面积。
本实用新型的第五方面的发光二极管,在第二、第三或第四方面的发光二极管的基础上,所述支架包含电极支架和与电极支架相对的晶片支架,电极支架包含电极支架头和从电极支架头下端向下延伸的电极支架引脚,晶片支架包含晶片支架头和从晶片支架头下端向下延伸的晶片支架引脚,在晶片支架头上端形成碗部,所述两晶片位于碗部中,两晶片的所述剩余电极之一电连接到晶片支架,另一电极电连接到电极支架,两晶片的垂直中心线的水平连线与电极支架引脚和晶片支架引脚的垂直中心线的水平连线从垂直方向上看相互平行或重合,所述透明有机材料包封着晶片支架头和电极支架头以及从晶片支架头下端起的部分晶片支架引脚和从电极支架头下端起的部分电极支架引脚。
本实用新型的第六方面的发光二极管,在第五方面的发光二极管的基础上,在晶片支架被包封体包封的部分的与电极支架所在一侧相反的另一侧上设置第一散热部,和/或在晶片支架的与电极支架所在一侧相反的另一侧的未包封的晶片支架引脚上设置第二散热部,和/或在晶片支架的电极支架所在一侧的未包封的晶片支架引脚上设置第三散热部。
本实用新型的第七方面的发光二极管,在第六方面的发光二极管的基础上,当设置有第一散热部的情况下,在第一散热部的侧面设置有至少一个与所述另一侧连通的缺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威廉照明电气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威廉照明电气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69497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