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多节轴承万向平衡罗经机构无效
申请号: | 201020695201.5 | 申请日: | 2010-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83405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21 |
发明(设计)人: | 陈征峰;杨晟飞;张振华;张荣;王璨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四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D11/02 | 分类号: | G01D11/02 |
代理公司: | 上海新天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213 | 代理人: | 褚竺 |
地址: | 20003***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轴承 万向 平衡 罗经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垂直度自动调整的机构,特别是一种垂直悬挂精密传感器的机构。
背景技术:
现有的典型罗经机构是两节调节结构,常用于垂直悬挂精密的传感器,或用于垂直悬挂部件需有严格垂直要求的场合,典型罗经机构如图9所示,该机构包括有外环91、外连接轴92、内环93和内连接轴94等组成,其中外环91可绕设置在罗经上架的外连接轴92作旋转运动,内环93可绕设置在外环91的内连接轴94作旋转运动,从而保证安装在内环93上需保持精密垂直度的部件(如传感器等)可绕结构的中心线作360°自由旋转运动,当外部结构件倾斜时,需保持精密垂直度的部件能自动恢复到垂直状态,如罗经机构用于矢量传感器,能使矢量传感器的测量方向始终垂直向下,上述典型罗经机构为了保证安装部件的垂直度,要求内、外环加工装配需有较高的对称度,同时要求机构中的各构件自重要小,各连接轴不仅尺寸要小,其支承的摩擦也应尽量小,但现有典型罗经机构仍存在下列问题:
1.现有典型罗经机构为2节调节结构(即外环91和内环93),其调节自由度较差,当结构倾斜度较大时,罗经机构由于自身结构的制约而失去垂直度调节能力,或出现“卡死”现象;
2.现有典型罗经机构的内外连接轴92、94的支承均采用滑动轴承,其滑动摩擦阻尼较大,影响机构的垂直度调节功能,同时各支承跨度大,实现其自身结构的对称性难度较大,其对称性的差异会进一步给机构垂直度调节效果带来较大负面影响。
3.机构上长期使用后,或在振动的环境下使用后,其易变形的结构和其易磨损的滑动支承,其自动平衡性能下降,造成安装的部件垂直度不能满足规定的要求,因而需对机构进行经常性的维护或更换构件,使用寿命短,使用成本高;
4.现有罗经机构抗振性能差,由于各支承接触面间必需的滑动间隙,造成结构使用中的不稳定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多节轴承万向平衡罗经机构,它能供机构具有较强自由度调节能力,并能提高垂直度调节效果,结构稳定性强,维护性能好,使用寿命长。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多节轴承万向平衡罗经机构,该机构的上端连接有结构件,该机构的下端连接有对垂直有严格要求的部件,其特点是:所述罗经机构具有一上罗经架,该上罗经架经铰接组件的第一铰接件铰接有叉形件的一端,该叉形件的另一端经铰接组件的第二铰接件铰接有杆形件一端,该杆形件的另一端经铰接组件的第三铰接件铰接有下罗经架,所述的铰接组件的第一铰接件轴线和第二铰接件轴线相互垂直,其第二铰接件轴线和第三铰接件轴线相互垂直,构成多节轴承万向平衡结构。
本实用新型采用多节调节结构,和传统2节调节结构比较,调节自由度较好,可消除机构“卡死”现象,本实用新型采用铰接组件均为滚动轴承,摩擦阻尼小,其上、下罗经架、叉形件和杆形支承跨度小且对称性好,能进一步改善机构的垂直度调节效果,同时由于铰接各构件磨损小、结构刚度大,能延长机构使用寿命,降低机构使用成本,并能提高机构的抗振能力和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多节轴承万向平衡罗经机构主剖视示意图。
图2是图1中叉形件主视示意图。
图3是图2的A向示意图。
图4是图2的剖视示意图。
图5是图3局部剖视示意图。
图6是图1中铰接组件纵剖视示意图。
图7是图1中杆形件示意图。
图8是图7中B向视图 。
图9是传统罗经机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多节轴承万向平衡罗经机构包括有上罗经架1、叉形件2、铰接组件3、杆形件4和下罗经架5,图示为3节调节结构的罗经机构。
上罗经架1,具有一圆形、矩形或其他类似形状的板状上架体11,该上架体11上可开设若干通孔,用以穿伸螺栓将上罗经架11安装在船体构件或其他类似构件上,在该上架体11的底面凸伸有二上凸耳12,上架体11和上凸耳12可铸制成或焊接一体成型,对称的二上凸耳12具有二同轴线的上轴孔13,该上轴孔13可安装铰接组件3的左、右轴31、34,二上凸耳12分别具有二上螺孔14,该二上螺孔14轴线垂直于上轴孔13轴线,上螺孔14内可旋设固定左、右轴31、34的螺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四研究所,未经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四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69520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