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聚风增速风力发电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020695248.1 | 申请日: | 2010-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63483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9-07 |
发明(设计)人: | 孙立蓉 | 申请(专利权)人: | 孙立蓉 |
主分类号: | F03D9/00 | 分类号: | F03D9/00;F03D3/00;F03D3/04;F03D3/06;F03D7/06;H02N15/00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5 | 代理人: | 杨元焱 |
地址: | 200023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增速 风力 发电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发电装置,特别涉及一种聚风增速风力发电装置。
背景技术
新能源和生命科学是21世纪人类最关注的两件革命性大事。在能源领域里真正革命性的技术创新十分罕见,无论电力能量来源是煤炭、天然气,抑或核能,目前发电仍然依靠蒸汽涡轮机的变体,而蒸汽涡轮机自19世纪80年代就诞生了。现代世界大力发展的风力涡轮机于1887年由美国首创,现在使用的三叶片螺旋浆水平轴风机早在1927年就诞生了。但是直到目前,利用风能所发出的电能仍然微不足道,世界电能依然大量依赖石化燃料,现有的新技术难以取代燃煤发电。
水平轴风力发电被世界公认为技术最成熟的清洁能源。以我国目前最先进的上海东海大桥102MW海上风电为例:34台3MW风电机,总投资24亿元,有效发电时间2600小时,是常规煤电投资的2.4倍,如按发电量达到煤电5500小时计算,其投资是煤电的5倍。世界最先进的丹麦5MW深海风电,螺旋桨直径达126米,安装采用现代海上石油开采技术和设备,连开发商自己也承认投资成本太高,难以推广。目前太阳能的投资成本更高于海上风电,如上海虹桥高铁站刚投产的6688kw的太阳能发电装置,投资1.6亿元,装机容量投资为23923/kw,是煤电投资的4.8倍,而有效发电时间仅为943小时,按相同发电时间计算,投资是煤电的2.8倍。在市场经济情况下,高成本的风电、太阳能发电目前仍能迅速发展,主要依赖世界各国都提供了优惠政策。如我国煤电并网收购价通常为0.28~0.33元/KW,而上海风电并网收购价为0.679元/KW,通常并网收购价比煤电高0.3元/KW,太阳能发电并网收购价更高。一旦世界有某种新能源突破,发电并网条件、收购价一视同仁,重新回归市场经济时,现有水平轴风电如无技术突破,必将被淘汰。
能源是任何一个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我国近几年每年新增装机容量近1亿KW,直接促进了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但我国人均能源的使用量仅占美国人均量的八分之一,尚有4亿人口将进入城市,需电量更大。又如印度有11亿人口,装机容量是我国的十分之一,尚有50%的家庭未能使用国家电网的电能,所以目前电力高速发展是必然的。我国发电量目前77%仍然是煤电,不仅影响人类健康,还污染环境,使用清洁能源是必然趋势。我国现已成为石油、煤炭的净进口国,今年已成为世界最大的煤电进口国,预计到2020年石油需求约90%依赖进口。世界各国的政治和军事斗争主要是为了控制能源和原料。发达国家依赖世界能源发展成现代化国家的道路,对后发达的我国是走不通的,发展新能源是我们的出路之一。
世界人口最稠密,工业最发达的沿海地区,既是能源最缺乏的地区,又是风能最丰富的地区,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一年四季、昼夜不断的风能。但人类对风力发电从未很好的认识和使用,到目前为止,人们只会被动的使用自然风能,对世界广泛使用的水平轴风电机,也只能不断的增长螺旋浆长度来增加装机容量,这种思路和技术是无法取代燃煤发电。
只有当人类对风力发电所使用的自然风能完全被控制,能主动掌握自然风的风能、风速、风压、风量、风向和风密度时,自然风就能满足人类清洁能源的需求,实现低成本、大装机容量的风力发电,将彻底取代燃煤发电,世界将进入清洁能源时代。
本实用新型是在原聚风式风力发电装置(申请号为200910195607.9)基础的改进上,在聚风塔、拔风筒和聚风装置上有了重大的技术突破和实质性的提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提供一种发电功率大、并且能实现全方位发电的聚风增速风力发电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聚风增速风力发电装置,其包括:
基座;
拔风筒,安装在基座上的中心位置,在拔风筒下部设有聚风进风口;
聚风塔,包括环形聚风通道和多个聚风墙,环形聚风通道安装在基座上并围绕在拔风筒的外围,多个聚风墙安装在基座上并呈散射状围绕在环形聚风通道的外围;各聚风墙结构相同,整体呈外窄内宽、上窄下宽的锥形框架夹层结构,并在聚风墙的左右侧面和外侧面形成多个框架形进风口,进风口内设有聚风门,聚风墙的内侧设有出风口与环形聚风通道连通,所述拔风筒下部的聚风进风口与环形聚风通道连通;
风力涡轮机,通过涡轮机框架安装在拔风筒内的下部,为垂直轴贯通式螺旋涡轮机,上部为出风口,垂直轴下部连接有惯性轮;
聚风增速导向机构,环设在风力涡轮机与拔风筒之间,其外侧通过拔风筒的聚风进风口与聚风塔的环形聚风通道连通,内侧与风力涡轮机连通,中间设有一圈呈螺旋状分布的聚风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孙立蓉,未经孙立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69524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空调器用的新风机
- 下一篇:旋转压缩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