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车辆及其差速器的模式切换控制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020696180.9 | 申请日: | 2010-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02530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7-20 |
发明(设计)人: | 朱长建;丁宏刚;俞宗嘉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州重型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H48/20 | 分类号: | F16H48/20;F16H61/02;B60K17/16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魏晓波;薛晨光 |
地址: | 221004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车辆 及其 差速器 模式 切换 控制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车辆的差速器的模式切换控制系统。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包括上述差速器的模式切换控制系统的车辆。
背景技术
随着国民经济和城市建设的高速发展,车辆作为工业建设的主要机械和重要代步工具,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通常情况下,车辆的左右车轮之间的驱动桥安装有差速器,主要由差速器壳、行星齿轮、行星齿轮轴、半轴齿轮组成,用来保证在向两侧驱动轮传递转矩的同时,又能使两侧驱动轮以不同转速转动。
差速器具有两种工作模式,即差速模式和差速锁定模式。差速模式用于车辆转弯行驶、车辆制动,以及路面凹凸不平等情况时,差速器用分别驱动的方法来实现左右驱动车轮的不同角速度,保证车轮在正常行驶状态下做纯滚动;差速锁定模式能使左右车轮刚性同轴连接,并以同样角速度驱动转动,提高车辆在不良路面上的通行能力。
由于车辆的车身较长、重量较大,通常采用多轴驱动,每个驱动轴上都需要安装差速器,这些差速器使得车辆无论在差速模式还是差速锁定模式下,车轮均与地面做纯滚动运动,且车辆具有良好的通行能力。因此,对差速器的两种工作模式的切换要求有一个智能、安全的控制方法。
现有技术中,操作人员通常根据不同的路面状况,通过切换开关改变差速器的模式。然而,由于操作人员在进行模式切换时,都是通过主观判断进行操作,缺少对差速器齿轮副实际运动状态的判断。当车辆在高速行驶且非直线行驶时,差速器内部的齿轮副仍处于高速运转状态,此时切换差速器的工作模式会造成啮合的齿轮副不能完全脱开,待啮合的齿轮副不能完全啮合,并且部分啮合的齿轮由于受力不均产生应力变形,严重时甚至发生打齿现象、损坏齿轮副,造成整个差速器报废。
因此,如何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提供一种差速器的模式切换控制系统,提高差速器的模式切换时的安全性,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急需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提供一种差速器的模式切换控制系统,该差速器的模式切换控制系统能够提高差速器在模式切换时的安全性。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另一个技术问题为提供一种包括上述差速器的模式切换控制系统的车辆。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差速器的模式切换控制系统,用于差速器模式切换命令发出之后对差速器的控制,包括:
检测车辆的行驶状态的检测装置;
控制装置,其输入端连接于所述检测装置,其输出端连接于所述差速器;所述控制装置根据所述行驶状态判断所述车辆是否低速行驶和/或直线行驶;在所述车辆低速行驶和/或直线行驶时切换所述差速器的当前模式;在所述车辆不是低速行驶,也不是直线行驶时,保持所述差速器的当前模式不变。
优选地,还包括电磁阀,所述电磁阀连接于所述控制装置和所述差速器之间;所述控制装置通过控制所述电磁阀的得电状态来切换或保持所述差速器的当前模式。
优选地,还包括检测所述差速器的当前模式,并显示所述差速器的当前模式和所述车辆的行驶状态的显示装置。
优选地,还包括锁定检测开关,所述锁定检测开关连接于所述差速器和所述显示装置之间;所述显示装置通过所述锁定检测开关的状态来检测所述差速器的当前模式。
优选地,所述显示装置具体为指示灯。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车辆,包括驾驶室;所述车辆包括上述的差速器的模式切换控制系统,所述差速器的模式切换控制系统安装于所述驾驶室中。
在进行差速器的模式切换时,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差速器的模式切换控制系统包括:检测装置,在差速器模式切换命令发出后检测车辆的行驶状态,并发送行驶状态;控制装置,接收行驶状态并判断车辆是否低速行驶和/或直线行驶,若是则切换差速器的当前模式,若不是则保持差速器的当前模式不变。
由上述差速器的模式切换控制系统的工作过程可以看出,发出切换命令后,只有在车辆处于低速行驶和/或直线行驶的状态下,差速器才能够完成模式的切换,此时齿轮副可以很好的脱开与啮合,避免了在高速状态下由于齿轮副局部受力而产生的应力变形。
由此可见,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差速器的模式切换控制系统,能够提高差速器在模式切换时的安全性,增强了差速器的工作可靠性,达到控制的目的,也进一步延长了差速器的使用寿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州重型机械有限公司,未经徐州重型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69618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