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锅盖的蒸汽排放通路无效
申请号: | 201020697582.0 | 申请日: | 2010-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68493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9-14 |
发明(设计)人: | 岑利娜 | 申请(专利权)人: | 岑利娜 |
主分类号: | A47J36/06 | 分类号: | A47J36/06;A47J36/3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5321 浙江省慈溪***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锅盖 蒸汽 排放 通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锅盖,尤其是涉及一种锅盖的蒸汽排放通路。
【背景技术】
公知的,现有的锅盖大多为倒扣的盘形结构,在盘形结构的中部设有一手柄,在盘形结构的手柄一侧设有一蒸汽排放孔,在煮饭时通过蒸汽排放孔使锅内的压力保持锅盖不会推起来,由于在煮饭或炖菜时,开锅后锅内往往产生大量的泡沫,并且由泡沫顶起锅盖并使泡沫外溢,这便是溢锅现象;这种现象的发生主要由于蒸汽排放孔的蒸汽排放量过小所致,如若将锅盖拿掉,锅内往往热量流失过大,不利于锅内物品的炖制。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背景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锅盖的蒸汽排放通路,所述的锅盖的蒸汽排放通路克服了人们在煮粥或煮面时的溢锅现象,仅需将锅盖上的旋拧盖取下来,就可以使锅内的蒸汽得到部分排出;本实用新型既保证了锅内的温度,又可有效地防止溢锅现象的发生。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锅盖的蒸汽排放通路,包含锅盖本体,在锅盖的中部设有内陷的内螺纹,所述旋拧盖的外螺纹与内螺纹丝接,在外螺纹的上部面中部设有连接孔,在手柄内设置的连接柱的下端设有螺丝头,所述螺丝头穿过连接孔后与螺母丝接,在锅盖上部面旋拧盖的任意一侧设有蒸汽排放孔形成所述的锅盖的蒸汽排放通路。
所述的锅盖的蒸汽排放通路,连接柱的上部与手柄紧密连接,在连接柱的下部面上设有橡胶垫。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锅盖的蒸汽排放通路,通过在锅盖的中部设置敝口,敝口的内侧面设置内螺纹,内螺纹活动连接旋拧盖的外螺纹,使用时将旋拧盖与锅盖的内螺纹,和正常锅盖一样利用锅盖上的蒸汽排放孔排放蒸汽,当煲汤或煮粥时出现溢锅时,打开旋拧盖便可保证了锅内的温度,又可有效地防止溢锅现象的发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手柄;2、连接柱;3、螺丝头;4、连接孔;5、旋拧盖;6、外螺纹;7、螺母;8、内螺纹;9、蒸汽排放孔;10、锅盖。
【具体实施方式】
通过下面的实施例可以更详细的解释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下面的实施例,公开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保护本实用新型范围内的一切变化和改进;
结合附图1中所述的锅盖的蒸汽排放通路,包含锅盖10本体,在锅盖10的中部设有内陷的内螺纹8,所述旋拧盖5的外螺纹6与内螺纹8丝接,在外螺纹6的上部面中部设有连接孔4,在手柄1内设置的连接柱2的下端设有螺丝头3,所述螺丝头3穿过连接孔4后与螺母7丝接,在锅盖10上部面旋拧盖5的任意一侧设有蒸汽排放孔9形成所述的锅盖的蒸汽排放通路;所述连接柱2的上部与手柄1紧密连接,在连接柱2的下部面上设有橡胶垫。
实施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锅盖的蒸汽排放通路,通过在锅盖10的中部设置敞口,敝口的内侧面设置内螺纹8,内螺纹8活动连接旋拧盖5的外螺纹6,使用时将旋拧盖5与锅盖10的内螺纹8,和正常锅盖一样利用锅盖10上的蒸汽排放孔9排放蒸汽,当煲汤或煮粥时出现溢锅时,打开旋拧盖5便可保证了锅内的温度,又可有效地防止溢锅现象的发生。
本实用新型未详述部分为现有技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岑利娜,未经岑利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69758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