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动态网状体生物膜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020698081.4 | 申请日: | 2010-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90532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9-28 |
发明(设计)人: | 房华江;岑文奇 | 申请(专利权)人: | 房华江 |
主分类号: | C02F3/02 | 分类号: | C02F3/02;C02F3/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53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污水处理 动态 网状 生物膜 设备 | ||
(一)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污水处理设备。
(二)背景技术
活性污泥法已有儿十年的应用历史。通常的方法是污水在生化池内缓缓流动,生化池内投入污泥和微生物菌种,使微生物分解有机污染物,达到污水去污变清的目的。当投入的微生物为好氧菌种时,生化池底部曝气,搅动污水增加污水中的溶解氧,以提高好氧菌生化反应强度。但此方法污水中氧的溶解度有限,生化反应强度较弱,不得不以建很大的反应池才能解决问题,并且微生物寄生所需的污泥量也很多,污泥需定期回流,泥龄老化需更换,COD、BOD去除比例低。总之生化反应池有占地面积大、土建投资多、运行能耗高,操作工艺复杂、生化反应强度弱等诸多缺陷。
(三)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生化反应池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占地面积小、土建投资少、运行能耗小,操作工艺简单、生化反应强度较强的用于污水处理的动态网状体生物膜设备。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动态网状体生物膜设备,包括水槽,所述水槽的一头设有进水口,所述水槽的另一头设有出水口,还包括一罩在所述水槽上沿的顶罩,所述的顶罩与所述的水槽固接,所述的水槽上架设有一主轴,所述的主轴与一减速电机的输出轴连接;
所述的主轴上设有生物膜组件,所述的生物膜组件部分位于所述的水槽出水口以下,部分位于所述的水槽出水口以上。
进一步,所述主轴的两头及中间设有定位盘,三个定位盘之间通过数根与所述的主轴平行的连接杆连接,所述的连接杆上套设有生物膜片。
本实用新型还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所述的生物膜片在所述的连接杆上立体交错形成丝瓜瓤状。
所述的主轴支撑于轴承上。
所述的顶罩上还开设有排气口。
所述的顶罩上还开设有观察窗。
所述的水槽的底部还设有曝气管。
所述顶罩的两端和侧面设有加强肋。
本实用新型在工作时,启动减速电机,生物膜组件缓慢转动,生物膜组件进入水槽后与水槽内缓缓流动的污水接触,污水中的有机物将被滋生在生物膜片上的生物膜吸附;当生物膜组件离开污水时,生物膜组件从空气中吸氧,氧溶解浓度升高,同时被吸附的有机物在好氧微生物酶的作用下进行氧化分解,去除污染物。曝气管按污水的溶解氧和工艺要求微量曝气。生物膜组件不断的转动,污水中的有机物不断分解。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设备的生物膜组件时而在水下,时而在水上。在水下时处于缓慢运动状态,能充分吸附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当出水后能吸收空气中的氧气,使好氧微生物具有极强的氧化反应能力。
(四)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五)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动态网状体生物膜设备,包括水槽1,所述的水槽1的底部还设有曝气管2。
所述水槽1的一头设有进水口3,所述水槽1的另一头设有出水口4,还包括一罩在所述水槽上沿的顶罩5,所述的顶罩与所述的水槽通过螺栓固接。所述的顶罩5上还开设有排气口6,所述的顶罩5上还开设有观察窗7。所述的水槽5上设有一主轴8,所述的主轴8支撑于轴承9上。所述顶罩5的两端和侧面设有加强肋,以加强顶罩的强度。
所述的主轴8与一减速电机10的输出轴连接;所述的主轴上设有生物膜组件,所述的生物膜组件部分位于所述的水槽1内部分位于所述的水槽1外。本实施例中,所述生物膜组件的具体结构为:所述主轴8的两头及中间设有定位盘11,三个定位盘11之间通过数根与所述的主轴8平行的连接杆12连接,所述的连接杆12上套设有生物膜片13。
本实用新型在工作时,启动减速电机10,生物膜组件缓慢转动,生物膜组件进入水槽1后与水槽1内缓缓流动的污水接触,污水中的有机物将被滋生在生物膜片13上的生物膜吸附;当生物膜组件离开污水时,生物膜片从空气中吸氧,氧溶解浓度升高,同时被吸附的有机物在好氧微生物酶的作用下进行氧化分解,去除污染物。曝气管2按污水的溶解氧和工艺要求微量曝气。生物膜组件不断的转动,污水中的有机物不断分解。
所述的生物膜片在所述的连接杆上立体交错形成丝瓜瓤状。生物膜丝直径约为0.5~1.0毫米,片厚度为20~80毫米(不限于此尺寸),生物膜片平面尺寸和杆件孔位置及大小按具体设计确定。此结构比表面积大,污水浸没和沥水速度快,生物膜附着性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房华江,未经房华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69808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组合生态浮床
- 下一篇:工业废水连续降解反应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