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头盔用吸震材新型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020698084.8 | 申请日: | 2010-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43681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23 |
发明(设计)人: | 陈德权;郭好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宇诠复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2B3/12 | 分类号: | A42B3/12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诚得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35209 | 代理人: | 方惠春 |
地址: | 361000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头盔 用吸震材 新型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头盔用吸震材新型结构,按国际专利分类表(IPC)划分属于安全头盔类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头盔用EPS结构能达到吸震、缓冲的效果,适用于车用头盔、棒球等运动用头盔等。
背景技术
安全头盔是保护头部的装具,如车用头盔或运动棒球等运动用头盔,是人们在交通或运动比赛中不可或缺的工具,头盔多呈半圆形,包括外壳、衬里等,在外壳与衬里之间设有吸震材料,该吸震材料结构既要满足吸震能力,又要满足抗撞击强度,具体要求为头顶部区强度弱,而其下边沿强度要强的。目前头盔内的吸震缓冲结构多为EPS材质一体成型,由于采用同种材质成型,达不到上述要求;另外,安全帽通过欧盟ECE2205法规规定,其后头部的吸震材需要38mm,头顶区要44mm以上,造成安全帽体积及重量较大。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结构合理、组合式的头盔用吸震材新型构造,以满足安全帽吸震及抗撞击的要求。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头盔用吸震材新型构造,包括配合头盔外壳的高密度的吸震主体及吸密度的吸震材垫,所述的吸震材垫设置于弧状主体的凹腔内,两者组合安装于头盔内头顶部。
进一步,所述的吸震主体上设有复数个通孔。
进一步,所述的通孔开关为三角形或其他几何或非几何形状。
进一步,所述的吸震主体为50-90g/L的EPS吸震材一次成型,其厚度为31mm~33mm。
进一步,所述的吸震材垫为20-500g/L的EPS吸震材一次成型,其厚度为36mm~40mm。
本实用新型采用通过在普通的安全头盔内部采用该吸震组合结构,即采用下边沿高密度+P点低密度的组合方式,上述的P点是吸震主体的头顶区,使得头盔的抗撞击能力和吸震能力都得到提高,同时,吸震主体上设有多个几何形状的通孔,从而减小了头盔体积和重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另一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请参阅图1及图2,一种头盔用吸震材新型构造,包括配合头盔外壳的高密度的吸震主体1及吸密度的吸震材垫2,所述的吸震材垫2设置于弧状主体的凹腔内,两者组合安装于头盔内头顶部。吸震主体凹腔内设有复数个通孔10,一般是在头顶部挖四个三角形通孔,上述通孔除了三角形外,还可以是其他几何或非几何形状。图1及图2是将吸震主体1分割成两部分,实际上该吸震主体成型为一体。
本实用新型中,吸震主体1为50-90g/L的EPS吸震材一次成型,其厚度为31mm~33mm,优选为32mm。吸震材垫2为20-500g/L的EPS吸震材一次成型,其厚度为36mm~40mm,优选为38mm。
本实用新型采用通过在普通的安全头盔内部采用该吸震组合结构,即采用下边沿高密度+P点低密度的组合方式,上述的P点是吸震主体的头顶区,使得头盔的抗撞击能力和吸震能力都得到提高,同时,吸震主体上设有多个几何形状的通孔,从而减小了头盔体积和重量。
以上所记载,仅为利用本创作技术内容的实施例,任何熟悉本项技艺者运用本创作所做的修饰、变化,皆属本创作主张的专利范围,而不限于实施例所揭示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宇诠复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厦门宇诠复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69808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