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配合电暖器的折叠衣架无效
申请号: | 201020698232.6 | 申请日: | 2010-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90871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9-28 |
发明(设计)人: | 俞小芳;艾炳扬 | 申请(专利权)人: | 俞小芳 |
主分类号: | D06F57/08 | 分类号: | D06F57/08;D06F57/12 |
代理公司: | 宁波诚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2 | 代理人: | 胡志萍;毛大林 |
地址: | 315324 浙江省慈溪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配合 电暖器 折叠 衣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配合电暖器的折叠衣架。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的电暖器用折叠衣架由衣架管和衣架支撑架组成,衣架支撑架的底部设有匹配电暖器散热片的安装槽,然后安装于散热片上,衣架管和衣架支撑架相互之间能够折叠,从而方便存放运输。但由于折叠衣架管与衣架支撑架的配合往往会由于产生间隙导致连接失效,现有的电暖器用折叠衣架很难兼顾到折叠简单和牢固可靠,整个折叠衣架容易松动甚至松散开,结构不够牢固可靠。为了减省电暖器用折叠衣架体积,通常采用衣架管来连接衣架支撑架,并起到支撑衣物和带钩衣架的作用,但衣架管所能放置悬挂的衣物数量较少,而且支撑力度较小。此外,现有的衣架由于其外形尺寸的限制,需要单独包装,并列包装于产品主体,增加了包装尺寸,相应的增加了包装成本及运输成本。
中国专利申请号为CN200910037543.X的《一种用于电暖器的折叠式衣架》披露了一种折叠衣架结构:一种用于电暖器的折叠式衣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前衣架支撑架后衣架支撑架及左右衣架连接管,前衣架支撑架、后衣架支撑架的两端分别通过铰接件与左右衣架连接管铰接,前衣架支撑架、后衣架支撑架均能围绕左右衣架连接管旋转而折叠。就存在上述问题,因此能够做进一步地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是: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稳定牢固的配合电暖器的折叠衣架。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配合电暖器的折叠衣架,包括前衣架支撑架及后衣架支撑架,所述前、后衣架支撑架的底部设有匹配电暖器散热片的安装槽,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左衣架板及右衣架板,所述前、后衣架支撑架上端的左右两侧均通过第一铰接件分别连接所述左衣架板的右侧及右衣架板的左侧,所述前、后衣架支撑架能够绕所述第一铰接件向内翻折到所述左、右衣架板所在的平面上,所述前、后衣架支撑架均是由一对可相互对折叠合的第一衣架支撑架和第二衣架支撑架通过一竖直设置的第二铰接件连接构成。
进一步地,所述前、后衣架支撑架与左、右衣架板之间还设有限制所述前、后衣架支撑架向外翻折的第一限位装置。例如优选地,所述前、后衣架支撑架与所述左、右衣架板的贴触部位在所述第一铰接件中轴线的外侧设有一挡块。
进一步地,所述前、后衣架支撑架还分别设有限制所述前衣架支撑架向后折叠的以及限制后衣架支撑架向前折叠的第二限位装置。例如优选地,所述第二铰接件的中轴线分别设于所述前衣架支撑架的前壁及后衣架支撑架的后壁所在的平面上。
优选地,所述左、右衣架板上分布有多个空腔,以方便悬挂多个带钩衣架或衣物。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配合电暖器的折叠衣架,通过两次翻折展开折叠衣架,其折叠方便简单,折叠后体积小巧;而且,采用衣架板支承悬挂衣物,支承效果好,支承有效面大;此外,相对采用连接管进行连接的折叠衣架而言,本实用新型展开后的稳定性更好。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展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展开状态向第一折叠状态翻折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折叠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折叠状态向第二折叠状态翻折的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二折叠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爆炸示意图。
图7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安装到电暖器上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如图1至图7所示,本实施例中的配合电暖器的折叠衣架,包括前衣架支撑架1、后衣架支撑架2、左衣架板3及右衣架板4,其中前衣架支撑架1和后衣架支撑架2的部件结构是相同的,左衣架板3与右衣架板4的部件结构也是相同的,区分前后左右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俞小芳,未经俞小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69823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