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单路分离器及多路一体型分离器有效
申请号: | 201020699494.4 | 申请日: | 2010-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76347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9-14 |
发明(设计)人: | 苏小满;马志朋;谢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K1/18 | 分类号: | H05K1/18;H05K7/02;H04L12/28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高永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138 | 代理人: | 张正星 |
地址: | 518129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分离器 多路一 体型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通信网络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单路分离器及多路一体型分离器。
背景技术
分离器是网络端和用户端分离高频ADSL(Asymmetric Digital Subscriber Line,非同步数字用户专线)/VDSL(Very High Speed Digital Subscriber Line,超高速数字用户线路)和低频信号POTS(Plain Old Telephone Service,普通老式的电话服务)的滤波器,该滤波器可以集成到ATU(Adapter Unit,适配单元)中也可与ATU在物理上分开。
如图1所示,现有单路分离器,包括外壳1,连接在所述外壳底部的插脚2,分别设于外壳两侧部下方的凸台3,如图2所示,所述外壳内部设有PCB板6(Printed Circuit Board,印刷电路板),所述PCB板6的上表面集成着四个线圈4和四个电容5,所述四个线圈4均为环形,所述四个线圈4的端面与所述PCB板6的表面相平行。
在实现本实用新型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问题:
随着通信网络的高速发展,在保持单板面积不变的基础上,单板密度要求越来越高,单板密度从24、32、48、64...持续增加,相应的必须成比例增加单路分离器的数量。受上述结构限制,现有的单路分离器存在占用单板面积大,因此,大大制约了单板密度的提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单路分离器存在的占用单板面积大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单路分离器及多路一体型分离器。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单路分离器,包括外壳,连接在所述外壳底部的插脚,分别设于所述外壳两侧部下方的凸台,所述外壳内部设有PCB板,所述PCB板的上表面集成着多个线圈,所述PCB板的下表面集成着多个电容。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多路一体型分离器,包括两个以上且集成为一体的单路分离器,所述一体型分离器包括公共的外壳,设于所述公共外壳内部的公共PCB板,连接在所述公共外壳底部的插脚,分别设于所述公共外壳两侧部下方的凸台,其中,所述公共PCB板的上表面集成着多个线圈,所述公共PCB板的下表面集成着多个电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单路分离器,采用了将多个电容集成于所述PCB板下表面的结构,减小了单路分离器占用单板的面积,有利于单板密度的提高。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多路一体型分离器,包括两个以上集成为一体单路分离器,所述一体型分离器包括公共的外壳及公共PCB板,提高了集成度,通过将多个电容集成于所述PCB板下表面的结构,减小了单路分离器占用单板的面积,因此有利于单板密度的提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所列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现有技术所述单路分离器的外形结构图;
图2是现有技术所述单路分离器的内部结构放大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单路分离器的外形结构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单路分离器的中的所述PCB板的主视放大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单路分离器中的所述PCB板的后视放大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双路一体型分离器外形结构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双路一体型分离器中的所述公共PCB板的主视放大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双路一体型分离器中的所述公共PCB板的后视放大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组件列表如下:
1外壳,2插脚,3凸台,4线圈,5电容,6PCB板,7公共外壳,8公共PCB板,8.1公共PCB板的上表面,8.2公共PCB板的下表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如图3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单路分离器,包括外壳1,连接在外壳1底部的插脚2,分别设于外壳1两侧部下方的凸台3,外壳1内部设有PCB板6(可参见图4),参见图4,PCB板6的上表面集成着多个线圈4,线圈4的数量至少为四个,本例中,线圈4数量为四个,参见图5,PCB板6的下表面集成着多个电容5,电容5的数量至少为四个,本例中电容5数量为四个。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69949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