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诱捕茶小绿叶蝉的新型粘虫板无效
申请号: | 201020701194.5 | 申请日: | 2010-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28850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8-17 |
发明(设计)人: | 林志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漳州市中海高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M1/04 | 分类号: | A01M1/04;A01M1/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63300 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诱捕 绿叶 新型 粘虫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粘虫板,尤其涉及一种农业生产中用于防治茶小绿叶蝉病害的粘虫板。
背景技术
在农业生产特别是茶叶种植中,随着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茶小绿叶蝉病害也日趋严重,茶小绿叶蝉以成虫和若虫吸取茶叶新梢嫩叶汁液为害,造成芽叶生长停滞,发芽少、茶叶质量变脆,严重时造成枯焦,甚至整枝枯死,严重影响茶叶的产量和质量。目前,针对茶小绿叶蝉病害主要采用农药防治,涉及的专利有“一种农药组合物”(专利号200910164801.0)、“一种具有增效作用的农药组合物”(专利号200910165901.5)等发明,但其可能存在药残影响食品质量安全,且生产成本较高、运输使用不方便、灭杀对象针对性不强;市场上也有可用于防治茶小绿叶蝉等害虫的广谱粘虫板、诱虫板等产品,但其无法在夜间发挥功效,且防治对象针对性不强,影响对茶小绿叶蝉病害的防治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进一步增强产品功能、方便运输和使用、提高茶小绿叶蝉防治效率,通过大量的田间试验和色谱分析实验,确定了波长为0.571-0.497微米这一特定波段绿色光对茶小绿叶蝉具有最好的诱粘效果,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诱捕茶小绿叶蝉的新型粘虫板,尤其是针对某些趋向这一特定波段绿色光的害虫的诱粘,可大面积、大规模推广应用于农业生产中。
为解决其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由粘虫板、绿光LED灯、覆膜、圆孔组成。粘虫板颜色为特定的绿色,能反射波长为0.571-0.497微米的绿色光,并涂有一层透明的粘虫胶,粘虫板嵌有能发出波长为0.571-0.497微米绿色光的扁平绿光LED灯,粘虫板的上边缘还钻有圆孔,覆膜盖住粘虫胶。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绿色粘虫板、绿光LED灯,在夜间或室内阴暗的环境使用,发出的波长为0.571-0.497微米的绿色光,诱粘茶小绿叶蝉等对这一特定波段绿色光趋光性敏感的害虫效果突出,且在农业生产中应用该技术诱杀害虫不直接接触植物和农产品,无毒、无害、无污染,不会影响食品质量安全,且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成本低廉、方便运输、使用方法简单,可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中防治茶小绿叶蝉病害。
附图说明
附图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其中:1、粘虫板,2、圆孔,3、绿光LED灯,4、覆膜。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参见附图,本实用新型由粘虫板1、圆孔2、绿光LED灯3、覆膜4构成,所述的粘虫板1是采用纸质、塑料或其他材料的硬质薄平板,防止风吹日晒粘卷在一起,且方便运输使用,在薄平板涂上一层能反射波长为0.571-0.497微米绿色光的特定的绿色涂层,并在绿色涂层上涂有一层高粘度、防水、防晒、透明的粘虫胶,可诱粘飞到粘虫板1上的害虫。所述的圆孔2位于粘虫板1上边缘,用来穿上细绳悬挂起来。所述的绿光LED灯3是采用带一小纽扣电池的扁平式发光二极管,高效节能,嵌在粘虫板1的中心部位,将纽扣电池上的绝缘隔离小片抽离,LED灯能发出波长为0.571-0.497微米的绿色光,吸引对这一波段绿色光趋光性敏感的茶小绿叶蝉等害虫飞到粘虫板1上粘住。所述的覆膜4是覆盖在粘虫胶上面的隔离薄膜,撕下后才能利用粘虫胶粘虫。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漳州市中海高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漳州市中海高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70119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带自锁控制开关的安全电灭蚊拍
- 下一篇:便携式音响诱鱼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