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同心度检测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020701457.2 | 申请日: | 2010-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92597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28 |
发明(设计)人: | 宋丰长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立科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B7/312 | 分类号: | G01B7/312 |
代理公司: | 北京轻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12 | 代理人: | 张永忠 |
地址: | 5230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同心 检测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喇叭自动化生产技术,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喇叭自动化生产线的磁路同心度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在喇叭的制备中,磁回加工是最初始的工作,包括有:盆架内外侧的点胶、磁铁的点胶、磁铁、华司的镶嵌、磁规的插拔等。目前的大多数工厂中,大都采用手工操作,由于磁回加工要求严格,其质量好坏和手工操作人员的经验技术密切相关,因此合格率无法保证。其次,由于是人工操作,工作效率不高,无法满足大批量用户的需求。
现有技术中,工厂对喇叭磁路的装配,多是人工手动完成,人工成本高居高不下,且产品不良率高,工人在组装盆架(导磁碗)、磁体和华司时,需要使用磁回规将三者定位,从生产工艺上说,三者同心度保证不了,此外,胶量的控制也不好,有溢胶情况出现,盆架、磁体和华司三者之间的涂胶面不均匀,容易脱落,涂胶厚度不一致导致胶烘干后容易产生缝隙,从而影响音质,此外,使用磁回规定位,也容易使磁隙中产生脏物、产生不良品。
目前,可用于喇叭自动化生产的生产线较少,而且也多不成熟和完善,包括其配套工具、控制系统、检测系统等诸多方面,均需要进一步研究、开发。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喇叭生产技术中存在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喇叭自动化生产线中,实现自动化控制的同心度检测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同心度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一检测电路、置于一检测板上,并分别引出相互绝缘的二电极导杆;一连接板,该连接板上设置有一个向下伸出的导正圆环,所述导正圆环的下段为一倒锥形。所述的导正圆环没有进入所述被测两圆形配件之间间隙时,则两电极导通,发出检测信号、发光报警;当所述的导正圆环进入所述被测两圆形配件之间间隙时,则两电极不导通,发出正常信号。
本实用新型主要用于喇叭自动化生产线,用于喇叭自动组装过程中各配件的同心检测及校正,使其达到完全同心。特别适用于喇叭磁路自动组装过程中的铁壳+磁石+华司三者同心定位,并调整至同心位置,实现被测配件之间相互准确定位的结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制备方法简单、高效,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同心度检测装置工作效率高、可以实现自动化控制。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进一步的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同心度检测装置的制备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一种同心度检测装置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如下步骤:
(1)制备一检测电路、置于一检测板3上,并分别引出相互绝缘的二电极导杆1、2;
(2)制备一连接板4,该连接板上设置有一个向下伸出的金属导正圆环5,所述的金属导正圆环5的端面为一倒锥形,便于插入被测配件间隙中进行检测;
(3)制备一计算机控制系统,并将所述检测电路与其连接,用于将检测信号实时发送给该控制系统;
(4)制备一被所述计算机控制系统控制的被测配件同心导正装置6,当检测电路检测到被测配件7、8不同心时,该同心导正装置6工作,使所述被测配件7、8同心,实现自动控制。
所述的检测电路中还包括一发光指示电路,所述的导正圆环5没有进入所述被测两圆形配件7、8之间间隙时,则两电极导通,发出检测信号、发光报警;当所述的导正圆环进入所述被测两圆形配件78之间间隙时,则两电极不导通,发出正常信号。
一种采用前述方法制备的同心度检测装置,其包括一检测电路、置于一检测板3上,并分别引出相互绝缘的二电极导杆1、2;一连接板4,该连接板4上设置有一个向下伸出的金属导正圆环5,所述导正圆环5的下段为一倒锥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立科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立科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70145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涂布机涂布长度在线非接触式测量装置
- 下一篇:工件厚度测量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