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旋风分离装置及装有该装置的旋风吸尘器有效
申请号: | 201020701476.5 | 申请日: | 2010-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58793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9-07 |
发明(设计)人: | 彭中美 | 申请(专利权)人: | 泰怡凯电器(苏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7L9/16 | 分类号: | A47L9/16 |
代理公司: | 北京信慧永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90 | 代理人: | 项荣;张荣彦 |
地址: | 215168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旋风 分离 装置 装有 吸尘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清洁设备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旋风分离装置及装有该装置的旋风吸尘器。
背景技术
吸尘器利用其内置的电动机驱动风机而产生负压进行除尘,它在操作使用时不会灰尘飞扬,并能吸除缝隙中及地毯上一般不易清除的尘屑,使用方便、操作简单,被广泛用于家庭和公共场所中。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对环保的意识也在逐渐增强,人们对于吸尘器的要求除了能满足有效吸尘的功能之外,还会考虑到使用寿命、噪声、集尘效率等综合因素。由此,带有旋风分离装置的吸尘器应运而生得到了人们的普遍认可。
旋风吸尘器是利用旋转气流产生的离心力将空气中的灰尘分离出来的清洁装置,市场上常见的旋风吸尘器是由两个旋风单元串联,空气中较大的脏物从第一级旋风单元中分离出去,较细小的颗粒从第二级旋风单元中分离出去。公布号为CN101862165A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公开一种旋风分离装置,其在第二级旋风单元中的旋风体采用双入口进风的方式,以改善或抑制旋风体中气流的涡核变形的现象,提高旋风筒的分离效率。但其缺点在于,如图1所示,二级旋风单元中所有旋风筒体至少有二个进风口,一部分气流通过气流通道3从侧面分别进入每个第一进风口21a,另一部分气流通过分流道502分别被引入到每个第二进风口21b,为保证旋风筒体上二个进风口的位置为以旋风筒体的旋转轴相位差180度分布,气流通道3和分流道502占据第二旋风分离单元相当大的空间,影响旋风筒体的排列和结构尺寸,不利于空间的最大化利用。其次,此种气流通道设计,因为相邻气流通道的风速基本相同,脏物两端受力基本相同,当受到旋风筒体的阻挡时, 无法脱离,导致相邻气流通附近的旋风筒体外壁上会积聚灰尘,例如毛发,条形脏物等,影响以后的清洁效果。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旋风分离装置,改变气流走向,增加旋风筒体上进气口的截面积,均匀分配进入旋风筒体的气流,从而提高分离效率。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装有上述旋风分离装置的旋风吸尘器,可以提高整体分离效率,改善空气净化效果。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旋风分离装置,包括第一旋风分离单元和第二旋风分离单元,其中,第一旋风分离单元包括有切向进风口10a的尘桶10和有气孔7a的网孔过滤器7;
气流从切向进风口10a进入第一旋风分离单元进行第一次气固分离,第一次气固分离后的气流经过气孔7a进入第二旋风分离单元;
第二旋风分离单元包括分离器3和连接桶5,分离器3包括多个旋风筒体31,旋风筒体31上、下端开口,其侧壁上设有第一进气口31a和第二进气口31b,第一次气固分离后的气流包括第一气流41a和第二气流41b,第一气流41a经过第一气流通道进入每一个第一进气口31a,第二气流41b经过第二气流通道中的多个旋风筒体(31)外壁之间的缝隙进入每一个第二进气口31b,第一气流41a和第二气流41b在旋风筒体31内进行第二次气固分离,第二次气固分离后的气流流向旋风筒体31上端的开口。
第一进气口31a和第二进气口31b对称分布在旋风筒体31的侧壁上。
分离器3的下方设有连接桶密封盖4,连接桶密封盖4上开设有圆孔,连接桶密封盖4上圆孔的数量与旋风筒体31的数量相同。
连接桶密封盖4上的圆孔直径大于或等于旋风筒体31下端直径,小于旋风筒体31上端直径;旋风筒体31通过连接桶密封盖4的圆孔与连接桶5相连接。
连接桶密封盖4和连接桶5密封连接。
第一气流通道和第二气流通道都包括网孔过滤器7的内壁与连接桶5的外壁之间的缝隙。
旋风分离装置包括锥孔盖1,锥孔盖1位于尘桶10的上方;第一气流通道还包括分离器3的外壁、锥孔盖1的内壁以及网孔过滤器7的内壁之间的缝隙。
第二气流通道包括多个旋风筒体31外壁之间的缝隙。
第二气流通道还包括设置在分离器3外壁的凹槽301,第二气流41b通过凹槽301进入多个旋风筒体31外壁之间的缝隙。
气孔7a为网孔过滤器7上设有的多个通孔。
第一进气口31a和第二进气口31b的截面面积相同。
旋风筒体31为6~12个,旋风筒体31围绕分离器3的中心轴均匀排列。
优选地,旋风筒体31为8个。
旋风筒体31的第一进气口31a的开口朝向分离器3的外侧;旋风筒体31的第二进气口31b的开口朝向分离器3的内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泰怡凯电器(苏州)有限公司,未经泰怡凯电器(苏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70147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