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分体太阳能承压水箱联接热管无效
申请号: | 201029251065.8 | 申请日: | 2010-02-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99973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0-06 |
发明(设计)人: | 郭松朝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佳盛世纪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J2/46 | 分类号: | F24J2/4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2600***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分体 太阳能 水箱 联接 热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太阳能集热器,具体说是一种分体太阳能热水器中的传导热管。属于太阳能热利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人们越来越多地采用了太阳能等绿色能源,太阳能热水器就是其中的一个典范。现在高层建筑屋顶正在向平改坡的趋势发展,而新式坡屋顶楼房的大量建设将给分体式太阳能热水器的发展带来巨大的商机。
现有的集热管式分体太阳能热水器是较成熟的产品。其中联接热管是联接集热器与水箱、完成集热器和水箱的热传导功能的联接管,热量不会从水箱向外倒传,能在-40℃低温条件下工作,但联接热管是二次传热,热损失较大,其使用效果将受到在特定条件下布置的热管其传热能力的限制。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根据传统热管传热的各类缺陷,从其介质传热缺陷入手,参考广泛换热领域的成熟技术,研发了一种新型分体太阳能承压水箱联接热管,使换热载体得以优化,传热效率高。直通管结构设计,延长使用寿命。使传热部件在高温、低温两种极端工况下的工作极限达到:-40-300℃。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分体太阳能承压水箱联接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分体太阳能承压水箱连接热管为一个圆筒状真空封闭容器,所述容器由容器壁和容器腔体构成,所述容器壁为紫铜波纹状管壳,所述容器腔体内有传热介质。所述容器腔体内贯穿有两根毛细紫铜丝,所述紫铜丝两端与热管两端封合
所述分体太阳能承压水箱连接热管为一个圆筒状真空封闭容器,
所述容器由容器壁和容器腔体构成,所述容器壁为紫铜波纹状管壳。
所述容器腔体内有传热介质,所述传热介质位于腔体下端。
所述容器腔体内贯穿有两根毛细紫铜丝。所述紫铜丝两端与热管两端焊接封合。
本实用新型联接热管是一种具有高效导热性能的传热元件,它通过管内工作介质的相变所产生的潜热来传递热量。传热介质位于管腔下端,当热管垂直放置时,热管下部从集热管受热,腔体中的液体介质蒸发汽化,蒸汽在压差下流向上端放出热量凝结成液体。液体介质可借助重力而回流到蒸发段,工质靠重力在热管内回流,无需采用吸液芯,这就减小了热管的加工难度,降低了制造成本。
液体介质在管腔中循环相变传热的同时,热管腔体内的紫铜金属丝和介质同时受热,以金属的传热方式迅速向上传导热量,提高联接热管的传热速度和热效,减少了热阻。
本实用新型联接热管的管壳采用波纹状,增加了联接热管的弹性变形能力,同时也增加了热管的长度。适应热管内部介质汽化液化是的体积变化,增强热管柔性,更适合集热器与承压水箱分体安装的灵活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有:
本实用新型分体太阳能承压水箱联接热管利用相变传热和金属传热相结合,除具有普通重力热管的全部热特性外,传热速度更快,热输出率更高,管体柔性更强,传热性能更为优越:
1、均温性能:普通热管随着长度增加,两端会出现温差,也即温度下降。国家标准规定温差为1℃。
本实用新型所述联接热管随着热管长度增加,不存在温差现象,均温性能优越。试验证明,即使热管长度在125m,加热端和散热最远端温差也为0。
2、传热速度更快,热输出率更高:与普通热管相比,本实用新型联接热管的管腔内增置紫铜丝,使联接热管传热速度更快,热输出率更高
3、紫铜波纹管柔性强、可控温传热,更适于太阳能热水器分体安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联接热管波纹管壳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分体太阳能承压水箱联接热管,所述分体太阳能承压水箱连接热管为一个圆筒状真空封闭容器,所述容器由容器壁1和容器腔体2构成,所述容器壁为紫铜波纹状管壳,所述容器腔体内有传热介质3。所述容器腔体内贯穿有两根毛细紫铜丝4,所述紫铜丝两端与热管两端封合。
所述分体太阳能承压水箱连接热管为一个圆筒状真空封闭容器,所述容器由容器壁1和容器腔体2构成,所述容器壁为紫铜波纹状管壳。
所述容器腔体内有传热介质3,所述传热介质位于腔体下端。
所述容器腔体内贯穿有两根毛细紫铜丝4。所述紫铜丝两端与热管两端焊接封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佳盛世纪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佳盛世纪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925106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背光模组高压线连接器转接头
- 下一篇:小型拖碴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