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耳机装置及耳机装置主体无效
申请号: | 201080002179.4 | 申请日: | 2010-04-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19535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7-06 |
发明(设计)人: | 桥本淳一 | 申请(专利权)人: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4R1/10 | 分类号: | H04R1/10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汪惠民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耳机 装置 主体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耳机装置,尤其是涉及在插入到用户的外耳道的状态下使用的耳机装置及耳机装置中使用的耳机装置主体。
背景技术
近年来,在一部分插入到用户的外耳道中的状态下使用的插入方式的耳机装置被广泛使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及专利文献2)。此种耳机装置具有:接收电信号的输入而发出声音的发音体;收容发音体的壳体主体;从壳体主体突出的音导管;耳体。耳体由具有伸缩性的材质(例如,软质橡胶)形成,能够安装于音导管。用户使用耳机装置时,在音导管上安装耳体,在音导管被耳体覆盖的状态下插入到用户的外耳道。发音体发出的声音在音导管上形成的贯通孔中传递,从耳体的前端向耳机装置的外部传递。
在引用文献1及引用文献2所示的耳机装置中,耳体通过嵌入音导管,而相对于音导管固定。
上述的插入方式的耳机装置在使耳体以塞住用户的外耳道的方式配置的状态下使用。如此,通过减少外部的噪音的影响,而实现音质的提高。而且,耳体也作为缓冲材料发挥作用,防止音导管与用户的外耳道相接触的情况。
另一方面,还已知有考虑了用户的外耳道的形状或大小的多样性的耳机装置。例如,存在有用户能够根据用户自身的嗜好或外耳道的大小而更换耳体的方式提供了尺寸或设计不同的多个耳体作为耳机装置的附属品的情况。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191663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7-189468号公报
然而,仅将耳体嵌入音导管时,有耳体容易从音导管脱落的可能性。即,在以往的耳机装置中,无法将耳体在音导管上可靠地固定成能够防止耳体从音导管的脱落的程度。
发明内容
在此公开的耳机装置具备壳体主体、音导管、耳体。音导管具有从壳体主体突出,大致形成为筒状,并且从与壳体主体相反侧的端部沿径向突出的凸缘。耳体由具有伸缩性的材质形成且具有设置成能够嵌入音导管的环部,能得到通过凸缘限制向第一方向的移动的第一状态。而且,音导管在凸缘与壳体主体之间具有与第一方向大致垂直的第一截面。并且,第一截面的第一外周的长度长于环部的内周的长度。
在此,所谓筒状表示形成有贯通孔的部件的形状。将筒状的部件沿贯通孔的延伸方向(以下,称为贯通方向)剖开时,剖截面沿贯通方向较长地延伸。因此,所谓筒状是包含圆筒以外的形状的概念,例如,是包含与贯通方向垂直的截面为椭圆的情况的概念。
在该耳机装置中,由于音导管的第一外周的长度长于环部的内周的长度,因此能够使环部不松弛地嵌入音导管。其结果是,耳体与音导管的结合增强,能够可靠地将耳体安装于音导管。
如此,能够可靠地将耳体固定于音导管。
附图说明
图1是未安装耳体5的状态下的耳机装置100的立体图。
图2是第一状态下的耳机装置100的纵剖视图。
图3是图2的III-III剖视图。
图4是第二状态下的耳机装置100的纵剖视图。
图5是未安装耳体5的状态下的耳机装置200的立体图。
图6是第一状态下的耳机装置200的纵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第一实施方式的耳机装置100。
<1.1:结构>
图1是第一实施方式的耳机装置100的立体图。图2是将耳体5固定在音导管3的前端侧时(即,后述的第一状态时)的耳机装置100的剖视图。其中,在图2中,省略了背部罩15及软线4。图3是图2的剖截线III-III的剖视图。其中,一并记载了壳体主体10的俯视图。在此,在图1~图6中导入三维正交坐标系O。在三维正交坐标系O中,Z轴方向与中心线CL(后述)的方向一致,X轴方向与1对第一突起134(后述)相对向的方向一致,Y轴方向与1对第二突起133(后述)相对向的方向一致。
如图1及图2所示,耳机装置100具有耳机装置主体1和能够安装在耳机装置主体1上的耳体5。耳机装置主体1具有壳体主体10、固定在壳体主体10内部的发音体2、软线4、从壳体主体10延伸的音导管3。
<1.1.1:壳体主体>
壳体主体10具有:使用合成树脂等不容易变形的材质成形为杯状的背部罩15;固定在背部罩15上的前部罩11。
背部罩15配置在用户将耳机装置100安装于耳朵的状态下从外面能看见的位置。背部罩15具有用于支承软线4的软线支承部16。软线支承部16从背部罩15突出且具有用于供软线4通过的孔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未经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8000217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鸡蛋洗发膏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防静电、电磁屏蔽的聚合物片材制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