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表面硬化钢、渗碳部件及表面硬化钢的制造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080002424.1 申请日: 2010-01-13
公开(公告)号: CN102131945A 公开(公告)日: 2011-07-20
发明(设计)人: 宫西庆;桥村雅之;小泽修司;久保田学;越智达朗 申请(专利权)人: 新日本制铁株式会社
主分类号: C22C38/00 分类号: C22C38/00;C21D8/06;C22C38/60
代理公司: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72002 代理人: 张楠;陈建全
地址: 日本*** 国省代码: 日本;JP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表面 硬化 渗碳 部件 制造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渗碳时的粗大粒防止特性和疲劳特性优良的表面硬化钢及其制造方法。

本申请基于2009年1月16日在日本提出申请的特愿2009-008174号并主张其优先权,这里引用其内容。

背景技术

在齿轮、轴承部件、转动部件、轴、等速连接部件中,通常,使用例如日本工业标准(JIS)中JIS G 4052、JIS G 4104、JIS G 4105、JIS G 4106等中规定的中碳的机械结构用合金钢。这些部件通常通过利用冷锻(包含旋锻)或热锻-切削加工成规定的形状,然后进行渗碳淬火的工序来制造。对于冷锻,制品的表面、尺寸精度好,与热锻相比制造成本低,成品率也良好。因此,将以往通过热锻制造的部件转换到冷锻的倾向在增强。其结果是,通过冷锻-渗碳工序制造的渗碳部件的应用对象或用途近年来显著增加。作为渗碳部件制造中的大的课题,可列举出热处理变形的减低。该课题例如是为解决以下问题而要求的。在采用渗碳部件作为轴的情况下,如果因热处理变形而发生弯曲变形,则损害作为轴的功能。此外在采用渗碳部件作为齿轮或等速连接部件的情况下,在热处理变形增大的情况下,引起噪音及振动的原因。这里,渗碳部件中发生的热处理变形的最大原因是基于渗碳时发生的粗大粒。为了对该渗碳时发生的粗大粒进行抑制,以往,在冷锻后、渗碳淬火前进行退火。但是,特别是近年来,从削减成本的观点出发,省略退火的倾向在增强。所以,强烈要求即使在省略退火的情况下,在渗碳部件内也不产生粗大粒的钢材。

另一方面,对于齿轮、轴承部件、转动部件中的负载高面压的轴承部件、转动部件,一直在进行高深度渗碳。高深度渗碳通常需要十几小时到几十小时的长时间,因此从减少能量的消耗量的观点出发,渗碳时间的缩短化是重要的课题。为了渗碳时间的缩短化,渗碳温度的高温化和渗碳前的坯材碳量的增加是有效的。通常的渗碳温度为930℃左右,但如果假定在990~1090℃的温度区进行所谓的高温渗碳,则发生产生粗大粒、得不到所需的疲劳特性、转动疲劳特性等问题。因此,要求即使在高温渗碳中也不产生粗大粒的、即适合高温渗碳的表面硬化钢。例如,为了得到与通常渗碳时相同的有效硬化层深度,通过将渗碳前的坯材碳量进行高碳化以达到通常表面硬化钢水平的0.2%至0.3%的C浓度,则成为能够缩短渗碳时间的计算。

特别是负载高面压的齿轮、轴承部件、转动部件多是大型部件,通常通过“棒钢-热锻-根据需要的正火等热处理-切削-渗碳淬火-根据需要的研磨”的工序来制造。为了抑制渗碳时的粗大粒的产生,需要在热锻后的状态下,即在热锻部件的状态下,锻入合适的材质以抑制粗大粒。为此,需要在棒钢线材的坯材的状态下锻入合适的材质以抑制粗大粒。

作为以往用于稳定地抑制表面硬化钢的粗大粒的技术,公开了含有规定量的Al、N,并使与热轧方向平行的截面的组织的铁素体带的状态适当化而得到的粗大粒防止特性优良的表面硬化钢(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但是,在该专利文献1的公开技术中,现状是:对于经由球状化退火-冷锻工序制造的部件,有时不能稳定地发挥抑制粗大粒的能力,而且即使在高温渗碳中有时也不能抑制粗大粒的产生。

此外,在专利文献2的公开技术中公开了一种表面硬化钢的制造方法,该方法采用除了含有规定量的C、Si等、以质量%计进一步含有Ti:0.10~0.30%、N:低于0.01%的钢材,在1250~1400℃的温度范围进行钢坯热轧加热,同时在Ac3~1050℃进行制品轧制加热。此外,专利文献3的公开技术中公开了一种通过使由与专利文献2相同的成分构成的表面硬化钢中的Ti碳化物微细分散,来提高转动疲劳寿命及旋转弯曲疲劳寿命的技术。

另外,专利文献4中公开了一种高强度表面硬化钢,该表面硬化钢除了含有规定量的C或Si等外,以质量%计进一步含有Ti:超过0.1且小于等于0.2%、N:0.015%以下,由原奥氏体结晶粒度被微细化到以JIS G0551计为No.11以上的马氏体组织构成。此外,还公开了一种高强度表面硬化钢,该表面硬化钢以质量%计含有N:0.020%以下,含有“Ti:0.05~0.2%、V:0.02~0.10%、Nb:0.02~0.1%”中的1种或2种以上,由原奥氏体结晶粒度被微细化到以JIS G0551计为No.11以上的马氏体组织构成。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新日本制铁株式会社,未经新日本制铁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8000242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