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渗碳淬火性优异的碳钢板及其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080002531.4 | 申请日: | 2010-03-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49839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8-10 |
发明(设计)人: | 阿部雅之;竹田健悟;矢头久齐 | 申请(专利权)人: | 新日本制铁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C22C38/00 | 分类号: | C22C38/00;C21D1/06;C21D9/46;C22C38/14;C22C38/60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72002 | 代理人: | 张楠;陈建全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渗碳 淬火 优异 钢板 及其 制造 方法 | ||
1.一种碳钢板,其是在碳势为0.6以下的渗碳气氛中被渗碳的碳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碳钢板含有下述成分:
C:0.20质量%~0.45质量%、
Si:0.05质量%~0.8质量%、
Mn:0.85质量%~2.0质量%、
P:0.001质量%~0.04质量%、
S:0.0001质量%~0.006质量%、
Al:0.01质量%~0.1质量%、
Ti:0.005质量%~0.3质量%、
B:0.0005质量%~0.01质量%、及
N:0.001质量%~0.01质量%,
剩余部分含有Fe及不可避免的杂质;
通过3C+Mn+0.5Si求出的K值为2.0以上;
表面硬度以洛氏硬度B标度计为77以下;
从表层到深度为100μm的区域中的N的平均含量为100ppm以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钢板,其特征在于,其进一步含有下述成分中的1种或2种以上:
Nb:0.01质量%~0.5质量%、
V:0.01质量%~0.5质量%、
Ta:0.01质量%~0.5质量%、
W:0.01质量%~0.5质量%、
Sn:0.003质量%~0.03质量%、
Sb:0.003质量%~0.03质量%、及
As:0.003质量%~0.03质量%。
3.一种权利要求1或2的碳钢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具备下述工序:
加热工序,在1200℃以下对板坯进行加热;
热轧工序,在800℃~940℃的精轧温度下对所述板坯进行热轧而得到钢板;
第1冷却工序,以20℃/秒以上的冷却速度对所述钢板进行冷却,直到所述钢板达到650℃以下;
第2冷却工序,接在所述第1冷却工序之后,以20℃/秒以下的冷却速度对所述钢板进行冷却;
卷取工序,在650℃~400℃对所述钢板进行卷取;
酸洗工序,对所述钢板进行酸洗;和
第1退火工序,在氢为95%以上、且将直至400℃的露点规定为-20℃以下并将400℃以上的露点规定为-40℃以下的气氛中,在660℃以上的温度下,将所述钢板退火10小时以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碳钢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1退火工序中,在气氛为氢95%以上、且退火温度为Ac1~Ac1+50℃的范围进行退火,将退火后冷却到Ac1-30℃的冷却速度设定在5℃/小时以下。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碳钢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其进一步具备:
第1冷轧工序,在所述酸洗工序后,以5%~60%的轧制率对所述钢板进行冷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碳钢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其进一步具备:
第2冷轧工序,在所述第1退火工序后,以5%~60%的轧制率对所述钢板进行冷轧;和
第2退火工序,在所述第2冷轧工序后,在氢为95%以上、且将直至400℃的露点规定为-20℃以下并将400℃以上的露点规定为-40℃以下的气氛中,在660℃以上的温度下对所述钢板进行退火。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碳钢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2退火工序中,在气氛为氢95%以上、且退火温度为Ac1~Ac1+50℃的范围进行退火,将退火后冷却到Ac1-30℃的冷却速度设定在5℃/小时以下。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碳钢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其进一步具备:
第3冷轧工序,在所述第2退火工序后,以5%~60%的轧制率对所述钢板进行冷轧;和
第3退火工序,在所述第3冷轧工序后,在氢为95%以上、且将直至400℃的露点规定为-20℃以下并将400℃以上的露点规定为-40℃以下的气氛中,在660℃以上的温度下对所述钢板进行退火。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碳钢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3退火工序中,在气氛为氢95%以上、且退火温度为Ac1~Ac1+50℃的范围进行退火,将退火后冷却到Ac1-30℃的冷却速度设定在5℃/小时以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新日本制铁株式会社,未经新日本制铁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80002531.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