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灯泡形灯无效
申请号: | 201080002834.6 | 申请日: | 2010-09-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77394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9-07 |
发明(设计)人: | 松井伸幸;谷本宪保 | 申请(专利权)人: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21S2/00 | 分类号: | F21S2/00;F21Y101/02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李浩;王忠忠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灯泡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灯泡形灯,尤其涉及一种将方向性较强的发光体、例如LED(发光二极管)设为光源的灯泡形灯。
背景技术
由于与白炽灯相比寿命长且效率高,所以可直接安装在白炽灯用插座上使用的灯泡形荧光灯正在普及。另外,也出现了在寿命和效率方面比灯泡形荧光灯更突出、且也适于小型化的灯泡形LED灯。为了成为能够取代白炽灯的灯,这种灯泡形灯具有与白炽灯相同的灯头。
作为白炽灯中具有E26型灯头的石英灯泡的代替,灯泡形荧光灯已处于实用化。
并且,期望开发出以作为更小型白炽灯的、具有E17型灯头的迷你氪灯泡为代表的小型灯泡的代替光源,但因为尺寸上的制约,荧光灯难以实现期望的亮度,所以探讨使用LED。
但是,使用迷你氪灯泡的现有照明器具多为下照明(down light)型,其至少9成将该灯泡安装在横向(即,灯头的轴心与铅直方向正交的方向)、或与其接近的斜向上。
相反,一般的灯泡形LED灯(专利文献1)为了主要照射灯头的轴心方向前方而设置了作为发光模块的LED模块,所以不适于上述下照明型照明器具。
专利文献1:特开2009-037995号公报
专利文献2:特开2005-276467号公报
专利文献3:特开2008-251444号公报
另外,提出了如下灯泡形LED灯,该灯泡形LED灯的结构为:为了照射与灯头的轴心方向正交的方向而设置了LED模块,设置了该LED模块的壳体能够以所述轴心为中心轴进行旋转(专利文献2)。在将该灯泡形LED灯安装在横向安装的照明器具上的情况下,通过使壳体旋转,从而能够照射照明器具的正下方。但是,在用于斜向安装的照明器具的情况下,无法照亮该照明器具的正下方(被照射面)。
发明内容
本发明鉴于上述课题,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灯泡形灯,可对应于灯泡形灯的安装角度,将光源(发光模块)的照射方向指向被照射面。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灯泡形灯的特征在于,具有:边旋转边安装在插座上的灯头;第1壳体,绕所述旋转的中心轴自由旋转地安装在所述灯头上;安装在所述第1壳体上的第2壳体;和搭载于所述第2壳体上的发光模块,所述第2壳体能够向与所述中心轴交叉的方向摇动地安装在所述第1壳体上。
另外,其特征在于,设置有旋转挡块,当拿着所述第1壳体或所述第2壳体将所述灯头安装在所述插座上时,该第1壳体不会相对于所述灯头空转超过1周。
并且,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模块包含印刷基板与安装在该印刷基板的单侧主面上的至少1个LED芯片,并具有以所述主面与所述中心轴正交的姿势将所述第2壳体定位在所述第1壳体上的机构。
发明效果
根据由上述结构构成的灯泡形灯,在将灯头安装在插座上的状态下,必要时可使第1壳体相对于灯头旋转,使第2壳体的摇动方向与被照射面存在的方向一致,并能够使第2壳体摇动后将来自发光模块的光的照射方向指向被照射面。即,无论该灯泡形灯的安装角度如何,均能够使来自发光模块的光的照射方向指向被照射面。
附图说明
图1(a)、(b)是表示根据实施方式的灯泡形LED灯的示意结构图。
图2(a)是安装在底座上的状态下的LED模块的平面图,(b)是(a)中的A-A线截面图。
图3是灯头部、第1壳体、第2壳体的分解图,由截面图来描绘每个构成部件。
图4(a)是第1壳体的正面图,(b)是平面图,(c)是仰视图,(d)是左侧面图,(e)是右侧面图,(f)是(e)中的B-B线截面图。
图5(a)是第1半圆筒部件的正面图,(b)是平面图,(c)是仰视图,(d)是右侧面图。
图6(a)是第1半圆筒部件的正面图,(b)是平面图,(c)是仰视图,(d)是右侧面图。
图7(a)是阻挡部件(block member)的正面图,(b)是平面图,(c)是仰视图,(d)是左侧面图,(e)是右侧面图。
图8是表示环部件的图。
图9(a)、(b)是表示根据实施方式2的LED灯的示意结构图。
图10(a)、(b)是表示根据变形例的灯泡形LED灯的示意结构图。
符号说明
2,110 灯泡形LED灯
4 灯头部
6,112 第1壳体
8,114 第2壳体
10 LED模块
202 LED灯
203 第2壳体。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未经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8000283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图像中的对象识别
- 下一篇:煤矿区煤层气安全集输智能调控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