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肩托有效
申请号: | 201080002981.3 | 申请日: | 2010-03-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34155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1-25 |
发明(设计)人: | 肯尼思·G·约翰逊 | 申请(专利权)人: | 纯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10D3/18 | 分类号: | G10D3/18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达信恒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91 | 代理人: | 黄志华 |
地址: | 英国赫*** | 国省代码: | 英国;GB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肩托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在乐器上尤其用于小提琴或中提琴或者类似乐器上的肩托。本发明特别是涉及肩托或者用于肩托的自适应装置,其降低使用期间肩托脱离乐器的可能性,且本发明涉及一种制造所述肩托的方法。进一步地,本发明涉及用于肩托的夹持部件或者夹脚,以最小化与所述乐器的接触且最小化肩托对声音质量的影响。
背景技术
小提琴演奏者在使用小提琴期间通常利用肩托来将小提琴支撑在使用者肩膀上。肩托通常是夹紧小提琴边缘的独立物件。理想地,为了不影响声音,与乐器主体的接触应当被最小化。
传统主义者可认为小提琴应当脱离肩托演奏,但实现如此演奏的技术是困难的且消耗时间与精力去学习。大多数小提琴演奏者甚至一些伟大的小提琴演奏者喜欢使用肩托。
使用肩托的一个问题在于,如何将其牢固地固定到小提琴同时使使用者舒适且对小提琴产生的声音没有不利影响。据了解,将压力施加于小提琴的表面(例如,通过一夹紧机构),尤其是施加于前表面及后表面,对小提琴的声音有不利影响。最初的肩托包括置于小提琴演奏者的肩膀与乐器之间的某种垫,但这往往会对声音产生消音影响。这还有一问题,所述的肩托会在表演期间移动。为了制造且改进该小提琴肩托已做了很多努力。一直寻求的若干优势包括肩托的固定(避免过于严重地影响声音)、可调节性,使得其可根据小提琴演奏者的喜好、舒适度、可携带型及固定及松开的快捷方法使用。
US-A-5377573描述了一种小提琴肩托,其具有含一对平行纵向通道的泡沫垫,非弹性细丝环穿过所述平行纵向通道。所述细丝环的一端安装在乐器上的尾钮周围,同时松紧带围绕在细丝环的相对端且钩在乐器的低音梁侧上的下曲线角上。据说此配置使乐器背面上的垫的滑移最小化。
GB-A-2426117公开了一种小提琴肩托,其由具有单一支撑臂的肩托构成,所述单一支撑臂通过安装板安装到小提琴上,所述安装板适于夹紧乐器主体。通常,通过将安装板结合至夹具的背面,所述安装板固定在小提琴上,腮托通过所述夹具保持在乐器上。通过将所述支撑臂插入到安装板中的适于接收支撑臂的插孔中,GB-A-2426117中描述的肩托可安装到小提琴上。此装置的缺陷在于,在使用中,有大量应力置于所述支撑臂及所述安装板上,使得在此装置制造中必须采用较重且较贵的材料,而且这对所述腮托夹具的效果及安全性是不利的。此外,使肩托适合使用者的调整范围是有限的。
US-A-2006/0207405描述了小提琴的牢固乐器支架,其具有肩托及胸部支架,所述胸部支架可单独地且可调节地附接到底座,所述底座通过三个安装部件安装到乐器的背面,所述三个安装部件用来在三个不同位置(即,所述乐器的下侧区域、底部区域及腰部区域)接合所述乐器的外部边缘。根据所述公开,此结构允许底座牢固地安装到所需位置且因此可根据使用者握乐器的优选角度及个人舒适度安装及调整所述肩托及腰部支架,也可来调整底座的方向及角度,同时防止在表演期间肩托滑移。此结构的缺点在于,需要额外时间来安装且调整所述装置,因为个别使用者的舒适度是不能立刻转移的,且尽管更加牢固,但可能仍无法解决表演期间肩托脱离的问题。
如今流行的小提琴肩托的主要设计基于US-A-3631754中公开的纵向支撑部件(Kun设计),所述纵向支撑部件通过两个可调整的夹紧部件安装到乐器上,所述两个可调整的夹紧部件与乐器的侧面接合,Kun设计改自较早的双夹紧纵向支架,诸如Ungh(US 2,575,569)设计的支架,所述支架在定位上有限制性且适合于单一尺寸的乐器。
US-A-3631754公开了一种小提琴肩托,所述肩托具有一纵向托架部件,所述纵向托架部件可以变形以允许针对使用者的舒适度调整它的形状,在其末端具有两个叉形钳以与乐器的侧壁接合。所述钳的位置可以相对于所述托架部件在垂直方向及纵向上调整以使其能够适合不同大小的乐器且安装在乐器的不同位置上来实现恰当定位。所述钳通过末端部件固定到纵向托架部件,所述末端部件可以旋紧于所述纵向托架部件的多个不同位置处,允许调整长度。所述钳通过铆钉连接到所述末端部件,铆钉可调整所述纵向托架部件绕其纵轴线的倾斜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纯声有限公司,未经纯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8000298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游览信息收集系统及其实现方法
- 下一篇:一种电直接驱动式冲击锻造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