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等离子体显示面板无效
申请号: | 201080003816.X | 申请日: | 2010-12-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65372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30 |
发明(设计)人: | 太田由士行;森冈一裕;河濑觉;藤谷守男;三船达雄 | 申请(专利权)人: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J11/02 | 分类号: | H01J11/02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汪惠民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等离子体 显示 面板 | ||
技术领域
这里公开的技术涉及一种在显示装置等中所使用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
背景技术
在等离子体显示面板(以下称为PDP)的电介质层上,使用了将氧化铅设为主要成分的低熔点玻璃。近年来,根据对环境的考虑,公开了不包含铅成分的电介质层(例如,参考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128430号公报。
发明内容
PDP包括前面板和与前面板对置配置的背面板。前面板具有显示电极和覆盖显示电极的电介质层。电介质层实质上不包含铅成分,而包含氧化镁(MgO)、二氧化硅(SiO2)和氧化钾(K2O)。MgO在电介质层中的含有量是0.3摩尔%以上1.0摩尔%以下。SiO2在电介质层中的含有量是35摩尔%以上50摩尔%以下。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PDP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前面板的结构的断面图。
图3是表示电介质层的TDS测量结果的示意图。
图4是表示电介质层的TDS测量结果的示意图。
图5是表示电介质层的突起数和颜色变黄程度的变化的示意图。
图6是表示电介质层的全光线透过率的变化的示意图。
附图符号说明
1PDP
2前面板
3前面玻璃基板
4扫描电极
4a,5a透明电极
4b,5b金属总线电极
5维持电极
6显示电极
7黑条(black stripe)
8电介质层
9保护层
10背面板
11背面玻璃基板
12地址电极
13基底电介质层
14隔壁
15荧光体层
16放电空间
具体实施方式
[1.PDP1的概要]
本实施方式的PDP1是交流面放电型PDP。如图1所示,对于PDP1,由前面玻璃基板3等构成的前面板2和由背面玻璃基板11等构成的背面板10对置配置。对于前面板2和背面板10,外周部通过由玻璃料等构成的密封材料而被气密封。在密封的PDP1内部的放电空间16中,氖(Ne)和氙(Xe)等放电气体被以55kPa(400Torr)~80kPa(600Torr)的压力封入。
在前面玻璃基板3上,由扫描电极4和维持电极5构成的一对带状的显示电极6和黑条(遮光层)7相互平行地分别被多列配置。在前面玻璃基板3上形成作为电容器进行动作的电介质层8,使得覆盖显示电极6和黑条7。进而,在电介质层8的表面还形成由氧化镁(MgO)等构成的保护层9。
对于扫描电极4和维持电极5,在由铟锡氧化物(ITO)、氧化锡(SnO2)、氧化锌(ZnO)等导电性金属氧化物构成的透明电极上层叠由Ag构成的总线电极。
在背面玻璃基板11上,在与显示电极6正交的方向上,由将银(Ag)设为主要成分的导电性材料构成的多个地址电极12被相互平行地配置。地址电极12被覆盖基底电介质层13。进而,在地址电极12间的基底电介质层13上形成用于对放电空间16进行隔开的预定高度的隔壁14。在隔壁14间的沟中,对每个地址电极12,通过紫外线顺次涂覆而形成以红色发光的荧光体层15、以绿色发光的荧光体层15和以蓝色发光的荧光体层15。在显示电极6和地址电极12交叉的位置上形成放电单元。在显示电极6方向上具有并列的红色、绿色、蓝色之荧光体层15的放电单元变成彩色显示用的像素。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放电空间16中所封入的放电气体,包括10体积%以上30%体积以下的Xe。
图2是与图1上下反转后的图。如图2所示,在通过漂浮(float)法等制造的前面玻璃基板3上图案形成由扫描电极4和维持电极5构成的显示电极6和黑条7。扫描电极4和维持电极5分别通过由铟锡氧化物(ITO)和氧化锡(SnO2)等构成的透明电极4a,5a和在透明电极4a,5a上所形成的金属总线电极4b,5b构成。金属总线电极4b,5b被用作在透明电极4a,5a的长度方向上赋予导电性的目的,并且通过将银(Ag)材料设为主要成分的导电性材料而形成。
[2.PDP1的制造方法]
[2-1.前面板2的制造方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未经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8000381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多入多出(MIMO)系统的数字通信测试系统
- 下一篇:伸缩性光信号传输缆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