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生物疲劳评价装置以及生物疲劳评价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080003836.7 | 申请日: | 2010-10-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71584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07 |
发明(设计)人: | 金井江都子;船仓正三;渡边恭良;田中雅彰;鸣原良仁;水野敬 | 申请(专利权)人: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A61B5/16 | 分类号: | A61B5/16;A61B5/0245;A61B5/0476;A61B5/107;A61B5/18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72002 | 代理人: | 黄剑锋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生物 疲劳 评价 装置 以及 方法 | ||
1.一种生物疲劳评价装置,具备:
生物信号计测部,计测用户的脉搏信号;
特征量提取部,提取第一特征量,该第一特征量根据由上述生物信号计测部计测的脉搏信号的收缩期后方成分而得到;
存储部,用于存储由上述特征量提取部提取的第一特征量;以及
疲劳判断部,利用由上述特征量提取部提取的第一特征量,判断用户的疲劳的有无,
上述疲劳判断部比较由上述特征量提取部提取的第一特征量中的某一个特征量与上述存储部所存储的第一特征量中的至少一个特征量,来判断上述疲劳的有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疲劳评价装置,
上述特征量提取部根据上述脉搏信号计算加速度脉搏,并利用多个成分波的信息提取上述第一特征量,该多个成分波的信息至少包括与上述收缩期后方成分对应的加速度脉搏的成分波即c波或d波的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生物疲劳评价装置,
上述特征量提取部提取上述加速度脉搏的上述c波的波高值与a波、b波或e波的波高值的比,作为上述第一特征量,
上述疲劳判断部在上述第一特征量的绝对值按时序增加的情况下,判断为处于疲劳。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生物疲劳评价装置,
上述特征量提取部提取上述加速度脉搏的a波的波高值与上述c波的波高值的差,作为上述第一特征量,
上述疲劳判断部在上述第一特征量的绝对值按时序减少的情况下,判断为处于疲劳。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生物疲劳评价装置,
上述特征量提取部提取用上述加速度脉搏的上述c波的波高值与上述d波的波高值的差除以上述加速度脉搏的a波而得到的值,作为上述第一特征量,
上述疲劳判断部在上述第一特征量的绝对值按时序增加的情况下,判断为处于疲劳。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生物疲劳评价装置,
还具备设备控制部,该设备控制部在由上述疲劳判断部判断为处于疲劳的情况下,控制向用户提供刺激的外部设备。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生物疲劳评价装置,
上述生物信号计测部还计测用户的心率或脉搏作为生物信号,
上述特征量提取部还提取第二特征量,该第二特征量表示根据上述生物信号计测部所计测出的生物信号而得到的副交感神经活动量,
上述存储部还存储有由上述特征量提取部提取的第二特征量,
上述生物疲劳评价装置还具备疲劳性质判断部,该疲劳性质判断部利用由上述特征量提取部提取的第二特征量,判断用户的疲劳的性质、即是由困难的工作带来的疲劳还是由单调的工作带来的疲劳,
在上述疲劳判断部判断为处于疲劳的情况下,上述疲劳性质判断部比较由上述特征量提取部提取的第二特征量中的某一个特征量与上述存储部所存储的第二特征量中的至少一个特征量,来判断上述疲劳的性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生物疲劳评价装置,
上述疲劳性质判断部在上述第二特征量按时序减少的情况下,判断为是由困难的工作带来的疲劳,在不减少的情况下,判断为是由单调的工作带来的疲劳。
9.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生物疲劳评价装置,
上述生物信号计测部还计测用户的脑内信号作为生物信号,
上述特征量提取部还提取第三特征量,该第三特征量与根据上述生物信号计测部所计测出的生物信号而得到的β波以及α波中的至少某一方相关联,
上述存储部还存储有由上述特征量提取部提取的第三特征量,
上述生物疲劳评价装置还具备疲劳性质判断部,该疲劳性质判断部利用由上述特征量提取部提取的第三特征量,判断用户的疲劳的性质、即是由困难的工作带来的疲劳还是由单调的工作带来的疲劳,
在上述疲劳判断部判断为处于疲劳的情况下,上述疲劳性质判断部比较由上述特征量提取部提取的第三特征量中的某一个特征量与上述存储部所存储的第三特征量中的至少一个特征量,来判断上述疲劳的性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未经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80003836.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