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可热熔粘的衬里非织造织物、其制备方法和用途有效
申请号: | 201080004820.8 | 申请日: | 2010-01-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82016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14 |
发明(设计)人: | H·巴特尔;O·施陶登迈尔;T·屈尔魏因 | 申请(专利权)人: | 卡尔·弗罗伊登伯格公司 |
主分类号: | B32B27/02 | 分类号: | B32B27/02;B32B27/12;B32B37/14;D04H1/16;D04H1/54;B32B27/14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11038 | 代理人: | 宓霞 |
地址: | 德国魏*** | 国省代码: | 德国;DE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可热熔粘 衬里 织造 织物 制备 方法 用途 | ||
1.可热熔粘的衬里非织造织物,包括
a)由至少一种纺丝纤维纤维网构成的熔粘层(A),基于层(A)计,所述纺丝纤维纤维网具有至少50重量%份额的熔融和/或未熔融的热塑性纺丝纤维,所述纺丝纤维的熔融温度和/或软化温度处于60和165℃之间的范围内;以及
b)由至少一种纺丝纤维纤维网或纺丝纤维非织造织物构成的层(B),基于层(B)计,所述纺丝纤维纤维网或纺丝纤维非织造织物具有80重量%至100重量%份额的纺丝纤维,所述纺丝纤维具有大于170℃的软化温度和熔融温度,或者不存在上述温度的情况下,具有大于170℃的分解温度,
其中
c)将层(A)和(B)彼此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的可热熔粘的衬里非织造织物,其特征在于,其不具有用于与纺织品面料连接的额外的热熔胶涂层。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的可热熔粘的衬里非织造织物,其特征在于,层(A)的热塑性纤维的熔融温度或软化温度处于75℃和140℃之间。
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的可热熔粘的衬里非织造织物,其特征在于,熔粘层(A)的纺丝纤维纤维网具有由共聚酰胺、聚酯、共聚酯、聚烯烃、聚丙烯、聚乙烯、聚乙酸乙烯酯、乙烯-乙酸乙烯酯、聚乳酸或乙烯-甲基丙烯酸,或其共聚物组成的热塑性纤维。
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的可热熔粘的衬里非织造织物,其特征在于,层(B)的纺丝纤维纤维网或纺丝纤维非织造织物具有由聚酰胺、聚酯、天然或再生的纤维素、间位芳族聚酰胺或对位芳族聚酰胺、三聚氰胺树脂、羊毛或它们的共聚物构成的纤维。
6.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的可热熔粘的衬里非织造织物,其特征在于,熔粘层(A)构成熔粘衬里总重量的5至50重量%,优选10至40重量%,且特别优选15至35重量%。
7.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的可热熔粘的衬里非织造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熔粘层(A)和所述层(B)的纤维的细度处于0.5dtex和40dtex之间,优选处于1dtex和10dtex之间,特别优选处于1.3和6dtex之间。
8.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的可热熔粘的衬里非织造织物,其特征在于,熔粘衬里的单位面积重量为10g/m2至300g/m2之间,优选15g/m2至150g/m2,特别优选20g/m2至100g/m2之间。
9.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的可热熔粘的衬里非织造织物,其特征在于,层(A)和(B)的重量各自为至少5g/m2。
10.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的可热熔粘的衬里非织造织物,其特征在于,在常规的熔粘条件下与纺织品面料熔粘之后产生至少3N的分离力值,所述分离力值根据DIN 54310:1980带偏差地测量,其中采用的样品尺寸:50mm×150mm,测试材料:60mm×160mm和引出速率:150mm/min、熔粘压机:Kannegiesser CX 1000或Gygli Fusing Mod.PR 5/70。
11.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的可热熔粘的衬里非织造织物,其特征在于,层(A)的所述至少一种纺丝纤维纤维网中,熔融温度和/或软化温度处于60和165℃之间的热塑性纺丝纤维的份额基于层(A)计至少为90重量%,优选95重量%。
12.制造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的根据本发明的可热熔粘的衬里非织造织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如下步骤:
a)提供由至少一种纺丝纤维纤维网构成的熔粘层(A),所述纺丝纤维纤维网具有50重量%至100重量%的熔融和/或未熔融的热塑性纺丝纤维,所述纺丝纤维的熔融温度和/或软化温度处于60和165℃之间的范围内,
b)提供由至少一种纺丝纤维纤维网或纺丝纤维非织造织物构成的层(B),所述纺丝纤维纤维网或纺丝纤维非织造织物具有80重量%至100重量%份额的纺丝纤维,所述纺丝纤维具有高于170℃的软化温度和熔融温度或,在不存在所述温度的情况下,具有高于170℃的分解温度,和
c)连接熔粘层(A)与层(B)。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卡尔·弗罗伊登伯格公司,未经卡尔·弗罗伊登伯格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80004820.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