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等离子体处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080005409.2 | 申请日: | 2010-01-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93064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21 |
发明(设计)人: | 野野村胜;土师宏;有田洁 | 申请(专利权)人: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5H1/46 | 分类号: | H05H1/46;G05B19/418;H01L21/304;H05H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 代理人: | 邸万奎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等离子体 处理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对诸如板的待处理对象执行等离子体处理的等离子体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等离子体处理被公知为一种用于清洗或刻蚀待处理对象(诸如其上安装有电子部件的板)的表面处理方法。在等离子体处理中,待处理的板被放在形成处理腔的真空腔内。然后,在处理腔内产生等离子体放电,以使得作为等离子放电的结果而产生的离子和电子作用于板的表面,从而执行所希望的表面处理。为了以较高的质量稳定地执行等离子体处理,必须响应于根据处理目的而已提前确定的放电条件来适当地产生等离子体放电。因此,为了监视等离子体的产生的状态的目的,已提出了各种手段和方法(参见专利文件1至3)。
在专利文件1中,包括用于检测电势的探测电极的放电检测传感器被附接到包括处理腔的真空腔,并检测根据等离子体的改变的、在探测电极处感应的电势的改变,从而检测在处理腔中是否存在异常放电。在专利文件2中,由照相机来拍摄反应腔的内部的图像,并且通过检测由异常放电造成的光的发射来指明异常放电的产生及产生位置。在专利文件3中,由诸如CCD的图像传感器来检测等离子体腔中的等离子体光,从而监视等离子体处理。
相关技术文件
专利文件
专利文件1:JP-A-2001-319922
专利文件2:JP-A-2003-318115
专利文件3:JP-A-11-67732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近来,在制造要对其应用等离子体处理的电子部件的领域中,对于需要高耐久性的诸如车载部件的高质量的部件来说,需要与相关技术相比更详细的质量管理。为此,即使在等离子体处理过程中,也必须不仅通过只检测异常放电而且通过查明异常的原因来稳定处理质量。
此外,即使在等离子体处理过程中,也已经存在对保留历史的不断增长的需求,该历史指示已对待处理对象适当执行了等离子体处理,并且可以根据后续步骤或组装了待处理对象的成品追溯该历史,也即所谓的可追溯性。然而,仅根据关于是否已产生异常放电的信息还不能证明已正常执行了等离子体处理。因此,已经期望用于确保等离子体处理中的可追溯性的手段。
然而,在上述专利文件中公开的相关技术中,可以检测异常放电的产生,但不提供对查明异常的原因有用的数据。为此,当试图查明异常的原因时,为了再现异常的目的,必须通过付出许多时间、努力和人力的反复实验(trial and error)来重复测试。因为即使在上述再现测试中许多元素也与产生等离子体的状态复杂相关,所以在严格的意义上不可能再现异常。因此,很难查明异常的原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获得对查明等离子体处理中的异常放电的原因有用的数据并能够确保可追溯性的等离子体处理装置。
解决问题的手段
根据本发明的等离子体处理装置包括真空腔、等离子体处理执行部分和放电状态检测单元。所述真空腔形成其中容纳待处理对象的处理腔。等离子体处理执行部分在所述处理腔中的减小的压力状态下将等离子体产生气体引入所述处理腔中,通过施加高频电压来激励所述等离子体产生气体,并对容纳在所述处理腔中的待处理对象执行等离子体处理。所述放电状态检测单元检测所述处理腔中的异常放电。该等离子体处理装置包括:窗口部分,形成在所述真空腔处;照相机,通过所述窗口部分来拍摄所述真空腔的内部的图像,并输出运动图像数据;第一存储部分,存储从所述照相机输出的运动图像数据;第二存储部分,存储从所述第一存储部分中提取的运动图像数据;以及图像数据提取单元,从所述第一存储部分中提取运动图像数据并且将所提取的运动图像数据存储到所述第二存储部分中。所述图像数据提取单元从所述第一存储部分中提取显示所述异常放电的产生状态的运动图像数据并且将所提取的运动图像数据存储到所述第二存储部分中。当所述等离子体处理结束而没有检测到异常放电时,所述图像数据提取单元从所述第一存储部分中提取预定特定时段的运动图像数据或自所述第一存储部分的运动图像数据中导出的特定时段的静止图像数据,并将所提取的运动图像数据或所提取的静止图像数据存储到所述第二存储部分中。
本发明的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未经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8000540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