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湿化瓶及带有该湿化瓶的氧气吸入器无效
申请号: | 201080005608.3 | 申请日: | 2010-08-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15893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0-12 |
发明(设计)人: | 史建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史建民 |
主分类号: | A61M16/16 | 分类号: | A61M16/16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曾志洪 |
地址: | 051017 中国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湿化瓶 带有 氧气 吸入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医疗器械领域,涉及一种吸氧用的湿化瓶,特别是一种可一次性使用的湿化瓶及带有该湿化瓶的氧气吸入器。
背景技术
输氧是医院常用的治疗或抢救手段,广泛用于临床上各类病人。氧气吸入器是输氧过程中调节和观察氧气流量的必备器械之一,病人通过氧气吸入器吸入氧气。氧气吸入器包括氧气吸入器主体(或称为氧气流量计、流量控制器)及与氧气吸入器主体可拆卸连接的湿化瓶。氧气吸入器主体与气源连接,用于控制或调节流量。湿化瓶的主要功能是用于盛装湿化液,氧气经氧气吸入器主体进入湿化瓶,经过湿化液的湿润后,供病人吸入,否则干燥的氧气将对病人产生不利的影响。
目前医院广泛使用浮标式氧气吸入器主体。浮标式氧气吸入器主体的湿化瓶和进氧导管为反复使用,增加了输氧治疗和抢救中发生交叉感染的可能性,危害病人健康。同时,湿化瓶和进氧导管要进行消毒灭菌处理,需要专门保管存放,增加了管理难度。浮标式氧气吸入器主体和湿化瓶以及进氧导管的连接方式均为螺纹连接装置,螺纹连接装置靠人工手动旋转扭动安装与拆卸,装卸步骤多,装卸用时长, 装卸工作量大,组装难度大,这样医护人员为病人输氧时,不仅自身操作步骤多,输氧工作量大,输氧准备时间长,还造成病人吸氧等待时间长,延缓了迅速输氧治疗和抢救手段的实施,不利于病人的健康。而且人工手动旋转扭动操作易造成人为操作失误,如旋扭不紧等,产生漏气、输氧量不足等问题,进而影响输氧治疗效果,危害病人健康。
浮标式氧气吸入器主体的吸氧管插头在氧气吸入器主体上,为病人进行输氧治疗和抢救时,需先打开一次性使用吸氧管的无菌包装袋,然后再把一次性使用吸氧管旋转扭动推入到氧气吸入器主体的吸氧管插头上。人工手动旋转扭动操作不仅工作量大,工作难度大,还易造成人为操作失误,旋转扭动不紧,产生漏气等问题。浮标式氧气吸入器主体的湿化瓶为反复使用,因为湿化瓶本身没有密封装置,不能提前加入湿化液,所以在为病人输氧治疗和抢救时,就需要临时向湿化瓶内添加湿化液,因此也增加了输氧的准备时间。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即湿化瓶使用时操作步骤多的缺点,提供一种带有自动密封功能、操作步骤少、操作简便的氧气吸入用湿化瓶。
本发明解决的另一个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即湿化瓶反复使用易造成输氧治疗和抢救过程中发生交叉感染的缺点,提供一种一次性使用湿化瓶,彻底杜绝病人在吸氧过程中发生交叉感染。
本发明的要解决的又一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带有该湿化瓶的即插即用的氧气吸入器,达到缩短为病人输氧治疗和抢救的准备时间、减轻医护人员的工作量和工作强度、防止人为操作失误造成不当安装和使用。
本发明的要解决的再一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带有该湿化瓶的氧气吸入器,防止病人在输氧治疗和抢救过程中因湿化瓶和进氧导管反复使用而引起的交叉感染。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湿化瓶,包括带有进气通道和出气通道的湿化瓶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湿化瓶体的瓶口处设有进氧导管和移动滑体;所述进氧导管至少包括带有大直径的与瓶口密封连接的上导管和小直径的伸入湿化瓶内的下导管;移动滑体下段的外壁与上导管内壁密封配合,上导管的壁上设有在自然状态下被移动滑体封闭、在外力向下推动移动滑体状态下外露的多个气孔;进气通道设置在移动滑体的中心,进气通道内设有在外力向下推动移动滑体状态下打开进气通道、自然状态下密封进气通道的密封装置;所述湿化瓶体上的出气通道与上导管壁上的一个或部分气孔相连接。
所述湿化瓶体的出气通道上密封连接或一体设置有吸氧管。
所述密封装置至少包括设置在移动滑体的进气通道内的气路密封连杆,气路密封连杆的上端设有气路密封锥体,气路密封连杆的下端套设有弹簧,弹簧的一端直接或间接顶设在移动滑体的下端,弹簧的另一端直接或间接定位在气路密封连杆的下端,保持气路密封锥体压紧进气通道的进气口。
所述密封装置还包括启闭器,启闭器套设在进气通道内并与移动滑体一体或螺纹连接,启闭器的中心设有气路,气路密封连杆插设在气路内,弹簧的上端顶设在启闭器的下端,保持气路密封锥体压紧启闭器气路的上端口;或者所述启闭器设有轴肩,弹簧的上端顶设在启闭器的下端,保持气路密封锥体压紧启闭器气路的上端口,启闭器的轴肩贴合在移动滑体的下端。
所述气路密封连杆为空心管,气路密封连杆的壁上设有与启闭器的气路相连通的气孔,下导管的底部设有连通气路密封连杆内部与湿化液瓶体内部的通孔;或者所述气路密封连杆由实心的上连杆和空心的下连杆卡接构成;下连杆的壁上设有与启闭器的气路相连通的气孔,下连杆的下端设有可套设并顶置弹簧的平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史建民,未经史建民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8000560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