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燃料箱的消波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1080005815.9 | 申请日: | 2010-03-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00739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28 |
发明(设计)人: | 中岛健彰;野原大督;志田清文;村林真也;渡边洋晓;小林健吾;矢仓诚司 | 申请(专利权)人: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株式会社利富高 |
主分类号: | B60K15/077 | 分类号: | B60K15/077;F02M37/00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雒运朴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燃料箱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燃料箱的消波结构,在箱主体的内部配置消波部件,该消波部件将对燃料的通过带来阻力的形成有多个孔的中空的多孔部件收纳到笼状容器中,通过使在所述箱主体的内部配置的配管贯通在所述笼状容器上形成的贯通孔,而将所述消波部件支承在规定位置。
背景技术
在下述专利文献1中记载有利用狭窄的通路23将由合成树脂吹塑成形而得到的箱主体11的内部划分成第一室24及第二室25,从而使所述通路23发挥挡板(消波板)的效果的技术。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335436号公报
然而,在上述现有技术中,由于在箱主体11的内部一体形成通路23,因此存在阻碍箱主体11的设计自由度的问题,而且存在难以使不具有通路23的已存的箱主体11具有消波效果的问题。
因此,本申请人通过日本特愿2008-175537号,提出了一种燃料箱的消波结构,该消波结构中在箱主体的内部配置消波部件,该消波部件由收纳有对燃料的通过带来阻力的多孔部件的笼状容器形成,通过使配置在所述箱主体内部的配管贯通在该笼状容器上形成的贯通孔,来对所述消波部件进行支承。
根据该燃料箱的消波结构,在不阻碍箱主体的设计自由度的情况下能够得到有效的消波效果,但存在如下问题:不仅是使配管贯通在笼状容器上形成的贯通孔的作业麻烦,而且收纳在笼状容器内部的多孔部件会妨碍配管的插入作业而组装作业性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鉴于上述的情况而提出,其目的在于提高将消波部件组装于配管时的作业性,该消波部件由收纳有多孔部件的笼状容器形成。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提出一种燃料箱的消波结构,在箱主体的内部配置消波部件,该消波部件将对燃料的通过带来阻力的形成有多个孔的中空的多孔部件收纳在笼状容器中,通过使在所述箱主体的内部配置的配管贯通在所述笼状容器上形成的贯通孔,而将所述消波部件支承在规定位置,所述燃料箱的消波结构的第一特征在于,所述笼状容器由以夹着所述配管的方式结合的两个部件构成,所述多孔部件以其外表面与笼状容器的内表面及所述配管的外表面对置的方式收纳在该笼状容器中。
另外,根据本发明,提出一种燃料箱的消波结构,在所述第一特征的基础上,其第二特征在于,在所述笼状容器的内部收纳有多个所述多孔部件。
另外,根据本发明,提出一种燃料箱的消波结构,在所述第一或第二特征的基础上,其第三特征在于,所述多孔部件为圆筒形状。
需要说明的是,实施方式的燃料吸引管36对应于本发明的配管,实施方式的第一半体38L、第二半体38R对应于本发明的两个部件。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特征,由于笼状容器由以夹着配管的方式结合的两个部件构成,且多孔部件以其外表面与笼状容器的内表面及配管的外表面对置的方式收纳在笼状容器中,因此不用进行使配管穿过笼状容器的贯通孔或多孔部件的内部的麻烦的作业,而仅通过将暂时收纳有多孔部件的笼状容器的两个部件以夹着配管的外周的方式结合,就能够完成消波部件相对于配管的组装,使组装作业性大幅提高。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第二特征,由于将多个多孔部件收纳在笼状容器的内部,因此能够增加燃料与多孔部件碰撞的频度,从而提高消波效果。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第三特征,由于多孔部件为圆筒形状,因此无论燃料从哪个方向碰撞多孔部件都能够发挥有效的消波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车辆用燃料箱的纵向剖视图。(第一实施方式)
图2是图1的2方向的向视图。(第一实施方式)
图3是图2的3方向的向视图。(第一实施方式)
图4是图3的4-4线剖视图。(第一实施方式)
图5是与上述图4对应的图。(第二实施方式)
符号说明:
11 箱主体
36 燃料吸引管(配管)
37 消波部件
38 笼状容器
38L 第一半体(两个部件)
38R 第二半体(两个部件)
38f 贯通孔
39 多孔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图1~图4,对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第一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株式会社利富高,未经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株式会社利富高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8000581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含氟弹性共聚物及其制造方法、交联橡胶制品
- 下一篇:液体喷射设备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