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可连接的光学元件装置及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080006113.2 | 申请日: | 2010-02-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17843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1-11 |
发明(设计)人: | 罗伊·E·米勒;巴赫曼·塔哈瑞;塔马斯·科萨;乔纳森·斐格勒;戴米恩·伯特;克莉斯汀·马丁西克;朴义烈 | 申请(专利权)人: | 阿法密克罗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F1/1335 | 分类号: | G02F1/1335 |
代理公司: | 北京法思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18 | 代理人: | 高宇;杨小蓉 |
地址: | 美国俄亥***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连接 光学 元件 装置 方法 | ||
1.一种视力提高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光学元件,所述的光学元件包含电控的宾主液晶电池,所述宾主液晶电池包含用于可变地衰减光透过的塑料基底;以及
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液晶电池电连接,并且使其选择性地提供跨所述液晶的电压,
其中,所述的光学元件包括第一固定装置,用于与预装配的护眼设备的观测透镜连接;
所述的控制器包括第二固定装置,用于与所述预装配的护眼设备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视力提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固定装置包括用于所述光学元件与所述预装配的护眼设备得永久性连接的粘合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视力提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固定装置包括用于将所述光学元件可拆分地附于所述预装配的护眼设备的装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视力提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固定装置至少包含机械、化学、压敏、磁性和钩环连接之一,或其组合。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视力提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控制器还包含电源。
6.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视力提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控制器与设置在所述护眼设备内的电源电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视力提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控制器与设置在光学元件内的电源电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视力提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固定装置包括用于所述控制器与所述预装配的护眼设备的永久连接的粘合剂。
9.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视力提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固定装置包括用于可拆卸地连接所述控制器与预装配的护眼设备的装置。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视力提高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主控制开关,用于切断所述控制器的操作。
11.根据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视力提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控制器还包含一个无线传输器/接收器。
12.根据权利要求1-11任一项所述的视力提高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的光接收器。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视力提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光接收器包括太阳能电池、光敏电阻、光电池或其组合。
14.根据权利要求1-13任一项所述的视力提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液晶电池还包括光致变二色性染料。
15.根据权利要求1-14任一项所述的视力提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护眼设备为摩托车头盔护目镜。
16.一种生产光衰减护眼设备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提供具有观测透镜的预装配的护眼设备;
提供包括用于可变地衰减光透过的电控宾主液晶电池的光学元件,所述的液晶电池包括第一和第二塑料基底;
提供所述光学元件与控制器之间的电连接,设置所述控制器可选择地提供跨所述液晶电池的电压;
将所述光学元件固定于所述预装配的护眼设备的观测透镜;
将所述控制器固定于所述预装配的护眼设备。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控制器固定于所述预装配的护眼设备包括将所述控制器粘附于所述观测透镜的外表面。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控制器固定于所述预装配的护眼设备包括将所述控制器可拆卸地附于所述观测透镜的外表面。
19.根据权利要求16-18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光学元件固定于所述观测透镜包括将所述光学元件永久连接于所述观测透镜的内表面。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光学元件固定于所述观测透镜包括至少在部分所述光学元件的外周提供粘合剂、并且将所述部分的外周粘附于所述观测透镜的内表面。
21.根据权利要求16-18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光学元件固定于所述观测透镜包括将所述光学元件可拆卸地附于所述观测透镜的内表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阿法密克罗有限公司,未经阿法密克罗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80006113.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