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含金属超微粒子的树脂组合物的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080007177.4 | 申请日: | 2010-02-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07934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1-04 |
发明(设计)人: | 大桥和彰;笠井杏;铃木滋;平塚大佑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洋制罐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C08J3/20 | 分类号: | C08J3/20;C08K5/098;C08L10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77 | 代理人: | 刘新宇;李茂家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金属 微粒子 树脂 组合 制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含金属超微粒子的树脂组合物的制造方法,更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抑制金属超微粒子的聚集并且能够有效地制造可显现出优异的吸附性能的含金属超微粒子的树脂组合物的方法。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脂肪酸金属盐被广泛用于电子印刷领域、粉末治金领域、化妆品领域、涂料领域、树脂加工领域等诸多领域,例如脂肪酸的镁盐、钙盐等在化妆品领域中用于提高对皮肤的润滑性、附着性,在树脂加工领域中用于提高颜料的分散性。
另一方面,以往脂肪酸的银盐被用作照相制版、医疗用途的热显影图像记录材料,但是最近,如下述专利文献1、2中所记载的那样,公开了其作为用于获得平均粒径1~100nm的金属超微粒子的前体的用途。
即,在下述专利文献1中,在非活性气体气氛下通过固相反应对脂肪酸银盐、脂肪酸金盐等有机金属化合物进行热分解,从而合成出表面受到脂肪酸保护的银、金的平均粒径为1~100nm的金属超微粒子。另一方面,在专利文献2中,将脂肪酸的银盐、金盐与树脂的混合物在该脂肪酸金属盐的热分解起始温度以上且低于树脂的劣化温度的温度下进行加热成型,从而在树脂成型物中生成平均粒径1~100nm的金属超微粒子。
由于这样的金属超微粒子显示出与块体(bulk)不同的特异性质,因此正在研究其在例如喷墨材料、记录材料、催化剂等中的应用,作为导电性糊剂等电子设备的材料、以及作为利用了等离子体吸收的色料的利用等各种各样的领域。另外,广泛研究着将稳定分散有这些金属超微粒子的树脂成型物用作导电性材料、磁性材料、电磁波吸收材料等。
另外本申请人阐明了:通过例如专利文献2记载的技术而制造的、包含表面被有机酸修饰的金属超微粒子的树脂化合物具有吸附甲硫醇等恶臭成分或甲醛等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以下称为“VOC”)的性能,并具有抗菌性、使变应原物质等微小蛋白失活的性质(专利文献3及非专利文献4)。
如上述那样正在研究金属超微粒子在多种领域中的应用,作为用于获得这样的金属超微粒子的制造方法,通常有:向气相中供给高温下蒸发的金属的蒸气,通过与气体分子的冲撞而快速冷却,从而形成微粒的气相法;向包含金属离子的溶液中添加还原剂而进行金属离子的还原的液相法等;但是以脂肪酸金属盐等含金属的有机化合物作为前体而与树脂混合、进行加热成型的方法,可经过极其简便且通用的方法而获得包含粒度分布狭窄且分散稳定性优异的金属超微粒子的树脂化合物,是富有生产率的制造方法。
例如,在下述专利文献5中提出了如下制造方法:混合含金属的有机化合物和热塑性树脂,然后加热至该含金属的有机化合物的分解起始温度以上且低于完全分解温度的温度,从而在树脂中合成超微粒子,进一步在合成的同时,实现超微粒子的表面修饰以及向树脂中的分散。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0-183207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6-348213号公报
专利文献3:国际公开第2008/29932号
专利文献4:国际公开第2008/69034号
专利文献5:国际公开第2005/85358号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已知,如上述专利文献5中记载的那样,如果在含金属的有机化合物的分解起始温度以上的温度下进行含金属的有机化合物和热塑性树脂的混合加热,那么会产生如下问题:树脂中生成的金属超微粒子聚集,无法有效地将具有吸附性能的金属超微粒子分散,无法充分发挥金属超微粒子所具有的优异性能。
进一步,如果在含金属的有机化合物的分解起始温度以上进行加热,那么还存在如下问题:由于含金属的有机化合物分解而脱离的脂肪酸挥发,从而产生烟。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在树脂中的金属超微粒子不发生聚集的情况下有效地制造金属超微粒子均匀分散的含金属超微粒子的树脂组合物。
另外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可有效地显现出含金属超微粒子的树脂组合物所具有的吸附性等优异特性、并且通过抑制因分解而产生的烟从而能够改善制造环境或操作环境的含金属超微粒子的树脂组合物的制造方法。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洋制罐株式会社,未经东洋制罐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8000717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