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密闭型压缩机和制冷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080007755.4 | 申请日: | 2010-02-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17627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1-11 |
发明(设计)人: | 金城贤治;稻垣耕;山冈正和 | 申请(专利权)人: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04B39/00 | 分类号: | F04B3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尚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22 | 代理人: | 龙淳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密闭 压缩机 制冷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密闭型压缩机和制冷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对于保护地球环境的要求越来越强烈,人们也强烈期待冰箱和其它制冷循环装置等非常高效率化。
现有技术中,作为这种密闭型压缩机,有使用树脂制的吸入消音器的例子(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下面,参照附图对上述现有密闭型压缩机进行说明。
图3是专利文献1所述的现有密闭型压缩机的纵截面图,图4是同一密闭型压缩机的吸入消音器的纵截面图。
在图3和图4中,在密闭容器1的底部贮存有油3,并且填充有制冷剂5。压缩机主体7通过悬簧(suspension spring)9被弹性地支承于密闭容器1。
压缩机主体7包括电动元件11和设置于电动元件11上方的压缩元件13。电动元件11具有固定件(stator,定子)15和转动件(rotor,转子)17。
压缩元件13包括曲轴23、块(block)29、活塞31、阀板33、吸入阀37、连结机构39。在此,曲轴23包括偏芯轴19和主轴21。块29与形成压缩室25的气缸27形成一体。连结机构39连结偏芯轴19和活塞31。吸入阀37将吸入孔35开关,吸入孔35为将气缸27的端面密封的阀板33所具有。
曲轴23的主轴21被旋转自如地枢轴支承于块29的轴承部41。另外,在主轴21固定有转动件17。另外,曲轴23具有设置于主轴21表面的由螺旋状的槽等构成的供油机构43。
另外,通过安装于气缸27的端面的阀板33和关闭阀板33的气缸盖45,夹持并固定吸入消音器47。
吸入消音器47由PBT(Polybutylene terephthalate: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等树脂成型。吸入消音器47具有消音器主体51、入口管53和出口管55,并且在消音器主体51的下端具有排油孔57。在此,消音器主体51形成消音器空间49。入口管53连通消音空间49和密闭容器1内空间。出口管55将消音空间49和压缩室25连通。
另外,出口管55具有弯曲部59、第一出口管部61和第二出口管部63。另外,第一出口管部61和第二出口管部63形成直角。在此,弯曲部59在面向消音空间49的开口部和吸入阀37附近的开口部的中间部弯曲而形成。第一出口管部61从弯曲部59向消音空间49侧延伸。第二出口管部63从弯曲部59向吸入阀37侧延伸。
关于如上所述结构的专利文献1所述的现有密闭型压缩机,下面对其动作进行说明。
首先,密闭型压缩机使电流在固定件15中流动而产生磁场。通过使固定于主轴21的转动件17旋转,曲轴23旋转,经由旋转自由地安装于偏芯轴19的连结机构39,活塞31在气缸27内往复运动。
然后,通过活塞31的往复运动,反复进行制冷剂5向压缩室25的吸入和压缩,以及向制冷循环(未图示)的吐出。
在吸入过程中,通过制冷循环返回的制冷剂5,经过吸入消音器47,经由通过吸入阀37的开关与压缩室25连通的吸入孔35,被导入到压缩室25内。
在此,吸入消音器47降低因间歇性地吸入制冷剂5而产生的噪音,并且因为由热传导率小的树脂形成,所以能够防止通过吸入消音器47内的制冷剂5被加热。
另外,通过在出口管部55设置弯曲部59,能够使吸入消音器47的高度尺寸变小,所以能够用于高度低的密闭型压缩机。
另外,供油机构43利用由曲轴23的旋转而产生的离心力等,从密闭容器1的底部向上方的压缩元件13输送油3。
被输送的油3,将曲轴23和轴承部41等的滑动部润滑后,由曲轴23的上端飞散到密闭容器1内,对活塞31、气缸27等进行润滑。然后,飞散的油3附着于密闭容器1,沿密闭容器1的内壁面流下到底部时,从油3向密闭容器1传导热,通过从密闭容器1向外部散热,进行密闭型压缩机的冷却。
另外,飞散到密闭容器1内的油3与制冷剂5一起被吸入到吸入消音器47内。与制冷剂5一起吸入的油3,在从入口管53向消音空间49内开放而制冷剂5的速度下降时,与制冷剂5分离。然后,分离的油3的大部分滞留在消音器主体51的底部,通过排油孔57被排出到吸入消音器47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未经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8000775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