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防裂边件无效
申请号: | 201080008131.4 | 申请日: | 2010-02-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69330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3-07 |
发明(设计)人: | R·M·阿诺尔德 | 申请(专利权)人: | 珀玛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C5/16 | 分类号: | E04C5/16;E01C11/08;E01C11/14;E04B1/48;E04B1/68;E04F15/14 |
代理公司: | 北京泛华伟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0 | 代理人: | 胡强 |
地址: | 英国*** | 国省代码: | 英国;GB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防裂边件 | ||
本发明涉及防裂边件,尤其是但不排他地用于混凝土的防裂边件。
混凝土抗压能力强,但抗拉能力弱。小块混凝土容易剪切损坏。结果,混凝土板的边缘易碎裂,就是说其边缘通常在边角处容易裂开
该问题可以通过平板状钢制边件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其能形成允许混凝土板在凝固和热膨胀情况下回缩的接头部件。扁平钢带会弯曲远离混凝土,从而最初的问题并没有真正得到解决。通过设定与板顶部齐平的内折边缘或弯折部,钢带能更有效地抵抗这样的弯折。这保护了板边缘,但载荷、挠曲和冲击将使得该弯折的自由边升高。这产生另一系列问题。自由边接着被向下弯折并形成用于将其锚固于混凝土板中的切口。
这仍然有以下问题,向下弯折部分在其与混凝土顶面抵接处具有曲率半径,其形成了另一个潜在的碎裂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改进的防裂边件。
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防裂边件,包括:
·适于混凝土灌浇至其上的金属带,
·沿着该带的顶边的弯折部,
·自该弯折部的与该带间隔的边缘起延伸的下折部;
·设于下折部中的用于将其锚固于混凝土中的多个切口;
其中:
·这些切口被布置成提供延伸经过该弯折部且基本沿该边件方向延伸的多个表面,当与该弯折部的外表面等高地浇筑混凝土时,混凝土抵接所述表面。
尽管可以想到假如所述表面按在平面视图中呈非平面状如呈S形或W形而仍可获得防碎裂优点,但是,所述表面优选是平面状的且直接背对着连接该金属带和弯折部的弯曲部。
优选地,在边件的方向上,与下折部的在切口之间向下延伸的指状部相比,横向表面要大得多。
尽管可以想到这些指状部在其远端不连接,我们更希望在其远端将指状部连接,以在安装和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使指状部稳定。连接指状部的构件还对于保持指状部以防从混凝土中被向上拔出很重要。
通常,金属带是在冲压出其切口之前或之后镀锌的钢带。然而,其也可以是不锈钢带、低碳钢带或塑料材料带。
如在优选实施例中,通常以在两段混凝土板之间的“接头”形式设置一对防裂边件,这两条金属带在灌浇混凝土时以弯折部沿相反两个方向延伸的方式相互抵接并且在混凝土硬化时分开。该接头通常包括伸入该两段混凝土板内的榫钉,以供在使用中传递竖向载荷;所述榫钉可以是任何类型的榫钉,而且还可以是选设的。此外,可以使用单个防裂边件,尤其是在边缘处。
为了有助于理解发明,现将以示例方式参考附图描述其具体实施例,其中:
图1是包括根据本发明的两个防裂边件的接头的横截面视图;
图2是该接头的透视图。
参见附图,接头1包括一对防裂边件2、3。这两个防裂边件都具有:
·金属带21、31,第一金属带位置深,而第二金属带位置浅;
·沿着该带的顶边的弯折部22、32,它们沿相反的两个方向背离接头的中央平面P;
·自该弯折部的边缘向下延伸的下折部23、33;
·在该弯折部中的多个切口24、34;
·所述切口限定出:
·在所述弯折部中的、向外背离所述平面P的边缘25、35;
·所述下折部的、在所述边缘之间向下延伸的指状部26、36,所述指状部窄而所述边缘宽;
·在所述指状部底部处的连接部27、37。
两个防裂边件在连接部的水平高度之下通过易碎的固定件5彼此弱连接。
位置深的金属带21延伸到或者接近该接头要被置入的板的底面。位置深的金属带具有用于加固该金属带的弯折部28和竖起部29。这两个特征都是可选设的并且可独立使用。位置浅的带31也具有稍微倾斜远离上弯折部32的弯折部38。弯折部38具有一系列孔口39。如图所示,孔口具有类似于切口34的尺寸,但是它们可以更大或者更常见的是可以更小。在弯折部38之下,位置深的带具有平板状榫钉6,其在冲切口7位置焊接到该带。在位置浅的带侧,榫钉套装在套管8中,从而允许榫钉从套管和榫钉所伸入的板部分中抽回。该榫钉对本发明的工作原理来说不是必要的,可以想到不带榫钉的实施例。
为了安装接头,以限定板部分S2边缘的方式设立接头,即,弯折部顶面在板的预定最终高度处。该接头可以通过不构成本发明要件的手段被临时固定。该板部分被浇筑。一旦混凝土板已硬化到新浇状态,则移除临时固定手段并在第二侧浇筑板部分S3。在灌筑过程中,混凝土以不易碎裂的方式抵靠边缘25、35形成。该混凝土能够升向弯折部的底面,因为空气能够在边缘处流出。在弯折部22、32中可设置另外的空气逸出切口1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珀玛斑有限公司,未经珀玛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8000813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