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吸入壳体和流体机械有效
申请号: | 201080009253.5 | 申请日: | 2010-02-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33963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1-25 |
发明(设计)人: | 枡谷穣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菱重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04D29/44 | 分类号: | F04D29/44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 代理人: | 岳雪兰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吸入 壳体 流体 机械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把沿径向导入的流体沿轴向而向大致环状的开口引导的吸入壳体和具有吸入壳体流体机械。
本申请根据2009年2月27日在日本申请的特愿2009-047187号而主张优先权,其内容在此被引用。
背景技术
在例如被管线和大型涡轮制冷机所使用的压缩机等流体机械中,在导入流体的流体导入部为了把流体从流体导入部而在旋转轴周围整个周向地向装置本体侧供给,设置有吸入壳体。该吸入壳体例如具备有:从径向外周侧把流体向内周侧导入的吸入嘴、与吸入嘴连通且被形成圈状的圆环流路,具有把流体从该圆环流路向轴向导入的结构(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上述的流体机械根据提高其性能和抑制振动等点来看,而要求流体从吸入壳体的整个周向均匀地被供给,图7和图8所示的吸入壳体被采用。即在图7和图8所示的压缩机50中,吸入壳体51具备:吸入嘴52、与吸入嘴52连通且被形成圈状的腔室53和在腔室53的内周侧被形成喇叭状且在腔室53的内周壁沿轴向L而在一部分开口的吸入流路54。该吸入壳体51中由于吸入流路54在腔室53的内周壁沿轴向L而仅一部分开口,所以从吸入嘴52导入的流体F大体充满腔室53内整个周向C后,向喇叭状的吸入流路54流入并被向装置本体55侧导入。因此,与专利文献1的结构比较,而能够谋求流体在周向C的均匀化。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309154号公报
但在图7和图8所示的吸入壳体51中,从吸入嘴52导入的流体F的一部分有可能在腔室53内不沿周向C流通而直接向吸入流路54流入,供给装置本体55侧的叶轮55a。因此,为了谋求流体F在周向C的均匀化就需要增大腔室53的轴向尺寸,而存在作为流体机械整体在轴向大型化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开发的,提供一种吸入壳体和流体机械,能够一边谋求轴向小型化一边使流体在周向均匀地向轴向导入。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提案以下机构。
本发明一形态的吸入壳体具备:吸入嘴,其从径向的外周侧向内周侧导入流体;腔室,其具有在外周侧与所述吸入嘴的内部连通的大致圈状的空间,且把从所述吸入嘴导入的流体向在轴向开口的大致环状配设的入口开口部引导,其中,所述腔室的径向宽度随着从与所述吸入嘴连通的连接部隔着中心轴朝向相反侧而在周向形成得逐渐变窄。
根据该结构,具备大致圈状空间的腔室的径向宽度随着从与吸入嘴连通的连接部隔着中心轴朝向相反侧而在周向形成得逐渐变窄。因此,从吸入嘴导入的流体随着从连接部侧向相反侧地沿周向流通而在入口开口部向径向渐近地被引导,相对连接部侧而在其相反侧能够促进向入口开口部的流入。因此,能够抑制在腔室内流体仅滞留在连接部侧。且能够抑制流体从连接部侧不向连接部和相反侧流通而直接向入口开口部流入,能够使向连接部和相反侧流通,能够谋求流体在周向的均匀化。利用径向宽度沿周向逐渐变窄的形状而能够谋求在周向的均匀化,能够把腔室的轴向尺寸设定成最小限度。
且优选所述吸入壳体具备第一间隔叶片,其在所述腔室内在周向设置有多个,把从所述吸入嘴沿周向流入的所述流体分别向所述入口开口部引导,各个所述第一间隔叶片在内周端侧沿径向朝向所述入口开口部地配设,而且随着朝向外周端侧而朝向所述吸入嘴地配设。
根据该结构,从吸入嘴导入到腔室内的流体,利用在周向设置多个且在内周端侧沿径向朝向入口开口部配设的第一间隔叶片被向入口开口部引导。在此,位于第一间隔叶片外周侧的部分随着朝向外周端侧而分别朝向吸入嘴地配设,由此,在连接部和相反侧都能够把从连接部侧沿周向流通的流体恰当引导到入口开口部。因此,更加能够促进在腔室内从连接部侧向相反侧的流体在周向的流通,更加能够谋求向入口开口部导入的流体在周向的均匀化。
且优选所述吸入壳体具备第二间隔叶片,其被设置在所述腔室内,把从所述吸入嘴沿径向导入的所述流体沿周向引导。
根据该结构,在腔室内从吸入嘴沿径向导入的流体利用第二间隔叶片被沿周向引导。因此,更加能够促进从连接部侧向相反侧的流体在周向的流通,更加能够谋求向入口开口部导入的流体在周向的均匀化。
且优选所述吸入壳体具备间隔部,其在所述腔室的所述连接部和隔着中心轴的相反侧把内部在周向划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菱重工业株式会社,未经三菱重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8000925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