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磁接触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080010799.2 | 申请日: | 2010-06-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41880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2-01 |
发明(设计)人: | 高谷幸悦;大久保幸治;中康弘;大上聪克;铃木健司 | 申请(专利权)人: | 富士电机机器制御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H50/02 | 分类号: | H01H50/02;H01H50/64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侯颖媖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磁 接触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磁接触设备,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具有接触器支架的电磁接触设备,该接触器支架使安装在接触器支架上的可动接触器根据构成电磁铁的可动铁心的位移而进行移动,且该接触器支架连同电磁铁一起被容纳在接触设备主体内。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已知有一种具有接触器支架的电磁接触设备,该接触器支架使安装在接触器支架上的可动接触器根据可动铁心的位移进行移动,该可动铁心构成操作用电磁铁,且该接触器支架连同操作用电磁铁一起被容纳在接触设备主体中,其中,该电磁接触设备的接触设备主体是形成该电磁接触设备的外部轮廓的壳体,包括下壳体部和上壳体部。
下壳体部用于容纳操作用电磁铁。上壳体部被设置成与下壳体部接合且叠在下壳体部上,并在能够使接触器支架在左右方向上滑动的引导支承状态下容纳接触器支架。而且,这种上壳体部通常是在从下方插入的状态下容纳接触器支架(例如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公开No.S64-48339
然而,在上述电磁接触设备中,由于构成壳体即接触设备主体的上壳体在从下方插入的状态下容纳接触器支架,因此存在以下问题。
当对电磁接触设备进行组装时,将操作用电磁铁从上方插入下壳体部,从而使得下壳体部在从上方插入的状态下容纳操作用磁铁。然后,将上壳体部与下壳体部接合,以使上壳体部叠在下壳体部上,并在从上方插入的状态下容纳操作用电磁铁,但由于上壳体部在从下方插入的状态下容纳接触器支架,因此将上壳体部暂时反转而处于倒置的取向,然后放入接触器支架使之被容纳,接着将上壳体部再次反转,再与下壳体部接合。也就是说,在电磁接触设备的组装过程中,需要有将上壳体部反转的步骤,结果导致组装工序变复杂。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磁接触设备,通过将多个组成部件一起组装,能够提高组装作业的效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1的电磁接触设备具有接触器支架,该接触器支架使安装在接触器支架上的可动接触器根据构成电磁铁的可动铁心的位移而进行移动,且该接触器支架连同电磁铁一起被容纳在接触设备主体内,其特征在于,该接触设备主体包括:用来容纳电磁铁的下壳体部;以及与下壳体部接合且叠在下壳体部上的上壳体部,该上壳体部容纳从上方放入的接触器支架。
而且,本发明的技术方案2的电磁接触设备的特征在于,在上述技术方案1的设备中,接触设备主体的上壳体部具有向上开口的凹部,并容纳放置在该凹部的底壁上的接触器支架。
而且,本发明的技术方案3的电磁接触设备的特征在于,在上述技术方案1或2的设备中,接触设备主体的下壳体部择一地容纳直流专用电磁铁和交流专用电磁铁这两者之一。
而且,本发明的技术方案4的电磁接触设备的特征在于,在上述技术方案3的设备中,接触设备主体的上壳体部通过将杆构件插入该上壳体部内的孔来支承该杆构件,该杆构件将容纳在下壳体部中的构成电磁铁的可动铁心与接触器支架连接起来。
通过本发明,构成接触设备主体的上壳体部与容纳电磁铁的下壳体部接合且叠在下壳体部上,该上壳体部容纳从上方放入的接触器支架,因此,在电磁接触设备的组装过程中,通过按照下壳体部、电磁铁、上壳体部的顺序依次落下的方式进行插入就能将组成部件组装起来,而且,无需像现有技术那样将上壳体部反转。因此,通过将多个组成部件一起组装,有利于提高组装作业的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实施例的电磁接触设备的组成部件的分解立体图;
图2是示出图1所示的上壳体部中容纳的接触器支架的组成部件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从正面侧观察的剖视图,示出本发明实施例的电磁接触设备的一例;以及
图4是从正面侧观察的剖视图,示出当接触设备主体的下壳体部容纳直流专用电磁铁作为操作用电磁铁时的电磁接触设备的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具体说明本发明的电磁接触设备的优选实施例。
图1是示出本发明实施例的电磁接触设备的组成部件的分解立体图。这里所示的电磁接触设备具有成为接触设备主体的壳体,即形成设备外部轮廓的壳体1。壳体1例如通过使树脂材料等适当成形而形成,包括下壳体部10和上壳体部2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富士电机机器制御株式会社,未经富士电机机器制御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8001079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组装电子出射窗的方法和电子出射窗组件
- 下一篇:具有区域手势的表面电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