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板式换热器和用于改善板式热交换器的耐压性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080011611.6 | 申请日: | 2010-03-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69410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3-07 |
发明(设计)人: | 毛里·康图 | 申请(专利权)人: | 毛里·康图 |
主分类号: | F28D9/00 | 分类号: | F28D9/00;F28F13/00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原绍辉;杨炯 |
地址: | 芬兰*** | 国省代码: | 芬兰;FI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板式 换热器 用于 改善 热交换器 耐压性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目的是根据以下提出的独立权利要求的前序部分的板式热交换器和用于改善板式热交换器的耐压性的方法。
背景技术
已经长时间制造了具有板式结构的热交换器。为了增强热交换,热交换板通常是非常薄的,具有例如0.4-1mm的厚度。如果期望在加压状态下操作热交换器,则应使得热交换板更厚且由更强的板材料制成。这自然使得加压热交换器的制造困难,并且需要特殊设备以用于该作业,由此,当提到总体经济时,成本上升如此之多而使得制造不合理。
板式热交换器也是已知的,其中,在热交换板中已经使用双板结构,即在彼此顶部布置的两个板元件形成了热交换板。在双板结构的情况下,已经尝试在例如由于腐蚀而在热交换板中形成孔的情况下防止热交换流体的不期望混合。在这些结构中已经常常使用所谓的警示孔,该孔将热交换介质引导到热交换器之外,并因此显示双板之间的热交换介质的结束。双板结构还被用于改善总体抗腐蚀性。
公开物US 5,291,945提出了由具有四个孔的矩形热交换板组装的热交换器,该热交换器具有双板结构并且部分地通过软焊来组装。在热交换板的板元件之间存在流动空间,该空间使得从孔泄漏的热交换流体可以在元件之间传递至热交换板的边缘,所述孔可能形成在板元件之一中。
公开物US 6,973,961示出了板式热交换器,其中,热交换板的一部分具有双板结构。该结构用来尝试解决这样的问题,该问题例如在使用三个热交换介质而其中的两个彼此不相容时出现。因此,可以在这些介质之间布置双板结构的热交换板,由此,可能的泄漏在板元件之间流淌。
公开物DE 44 16 391示出了一种双板结构,其中,板元件被部分地在彼此顶部上。通过修改密封的厚度来使得该结构防泄漏。
公开物US 5,487,424示出了一种板式热交换器,其热交换板采取平行四边形的形状并在其边缘处通过焊接相互附接。在热交换板中布置有突出体,其将热交换板相互分离并形成用于热交换介质的通道。已经通过将两个板元件装配在彼此顶部来实现双板结构,所述两个板元件在相同位置处具有突出体。在该双板结构的板元件之间存在足够的空间以将可能在其之间泄漏的热交换介质引开。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减少或者甚至消除在现有技术中出现的上述问题。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板式热交换器,其更好地抵抗压力,并且其仍将其热交换性质保持在良好的水平。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板式热交换器,其能够在如传统管道热交换器一样高的压力水平中使用。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板式热交换器,其制造是便宜且容易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除了其他特征之外,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所附独立权利要求的特征部分中提出的内容。
在本文中提到的实施例和优点在适当的部分中可适用于根据本发明的设备和方法,即使这并不总是特别地提及。
根据本发明的典型板式热交换器包括由许多热交换板构成的板堆以及围绕所述板堆的外壳,其中,所述热交换板被作为板对成对地相互附接,由此
已经穿过所述外壳布置了用于第一和第二热交换介质的进口和出口连接,
已经将所述用于第一热交换介质的进口和出口连接布置成与所述板堆的内部部分连接,
已经将所述用于第二热交换介质的进口和出口连接布置成与所述外壳的内侧、即与所述板堆的外侧连接,
已经在所述热交换板中布置开口,所述开口已经被布置为在相邻板中彼此面对,使得它们在所述板堆内部为所述第一热交换介质形成进口和出口通道,
其中,所述热交换板的至少一部分,优选地全部,由在彼此顶部布置为紧密接触的两个或更多个板元件形成,所述板元件至少在板元件的开口的周界处相互附接。
根据本发明的用于改善板式热交换器的耐压性的典型方法包括:
将热交换板作为板对成对地相互附接,其中,每个热交换板具有开口;
随后布置许多板对作为板堆;
在所述板堆周围布置外壳并穿过所述外壳为第一和第二热交换介质布置进口和出口连接;
将所述第一热交换介质的进口和出口连接布置成与所述板堆的内部部分连接;
将所述第二热交换介质的进口和出口连接布置成与所述外壳的内侧、即与所述板堆的外侧连接;
将相邻热交换板的开口定位为彼此面对,使得它们形成用于第一热传递介质的进口和出口通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毛里·康图,未经毛里·康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8001161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提高载流子复合效率的复合量子阱结构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盐度测量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