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注塑成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080012872.X | 申请日: | 2010-01-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61739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2-22 |
发明(设计)人: | D.巴宾;H.E.格德文;J.钱;Y.K.赖 | 申请(专利权)人: | 马斯特模具(2007)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5/22 | 分类号: | B29C45/22;B29C45/17;B29C45/23;B29C45/74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姚李英;傅永霄 |
地址: | 加拿大*** | 国省代码: | 加拿大;CA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注塑 成型 装置 | ||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在美国法典第35章第119(e)条下,本申请要求2009年1月22日提交的第61/146,610号美国申请的权益,在此将该美国申请的全部通过参引的方式全部并入其中。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注塑成型,并且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注塑成型装置,该注塑成型装置用于接收来自注塑成型机的注射螺杆喷嘴的成型材料并将成型材料输送到一个或多个模具腔。
背景技术
将来自注塑成型机的注射螺杆喷嘴的成型材料输送通过模具入口并将其分布到一个或多个模具腔在成型热固材料时带来了问题。因为热固材料在暴露于热时固化,所以与将成型材料分布到所述一个或多个模具腔相关的部件需要保持经常保持冷却和清洁。
不管成型材料如何,浇口和模具中的热膨胀都带来了持续不断的问题。高效地容纳热膨胀是模具和浇口设计中的挑战。
单独地或同时地解决这些问题对于发展先进的注塑成型技术是重要的。
发明内容
这里的实施例针对的是如所附权利要求所描述的注塑成型装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注塑成型装置包括入口部件、多个喷嘴以及多个软管。入口部件包括用于接收来自成型材料源的成型材料的入口以及多个出口。每个喷嘴包括入口和用于输送成型材料通过模具浇口并进入模具腔中的喷嘴通道。每个软管连接在入口部件的出口和喷嘴中的一个的入口之间,用于将成型材料从入口部件输送到连接的喷嘴。入口部件、喷嘴以及软管不具有与其接触的加热器。注塑成型装置可以进一步包括连接在导轨板与喷嘴之间的软管,用于将冷却流体或用于致动器的致动流体输送到喷嘴以及从喷嘴输送该冷却流体或致动流体。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注塑成型装置包括入口部件、多个喷嘴、集管、以及与模具腔相邻的模具板。入口部件包括用于接收来自成型材料源的成型材料的入口以及多个出口。每个喷嘴包括入口和用于输送成型材料通过模具浇口并进入模具腔的喷嘴通道。集管连接在入口部件的出口和喷嘴的入口之间,用于从入口部件输送成型材料到喷嘴。喷嘴中的至少一个紧固于模具板。
在一个实施例中,喷嘴包括限定喷嘴通道以及冷却通道的喷嘴芯,冷却通道用于冷却剂的流动以冷却喷嘴通道中的成型材料。喷嘴芯可以包括两个同心的套筒,冷却通道布置在套筒之间。喷嘴可以进一步包括外壳,喷嘴芯设置在该外壳中,并且该外壳可以包括连接于冷却通道的冷却剂端口和连接于喷嘴通道的成型材料入口。喷嘴可以进一步包括致动器,该致动器连接于用于打开和关闭模具浇口的阀销。
附图说明
如附图所示,本发明的前述及其他特征和优点将从下面对其实施例的描述中显而易见。结合在说明书中并构成其一部分的附图还用来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并使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制造和使用本发明。附图可能未按比例绘制。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注塑成型装置的剖视图。
图2是图1中所示的注塑成型装置中的软管的线路布置的示意图。
图3是图1的注塑成型装置的喷嘴的透视图。
图4是沿线A-A截取的图3的喷嘴的剖视图。
图5是图4中的喷嘴的喷嘴芯和螺纹衬套的分解透视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具有一体紧固的喷嘴芯的喷嘴的剖视图。
图7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加热的模具插入件的图1的注塑成型装置的一部分的放大剖视图。
图8和图9是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喷嘴的下游端的放大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附图描述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下面的详细描述本质上仅仅是示例性的,并不意于限制本发明或本发明的应用和使用。另外,无意受到在前面的技术领域、背景技术、发明内容或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中呈现的任何明确或暗含的理论限制。
除了其他部件之外,本发明的实施例涉及可以在注塑成型装置(诸如图1中所示的注塑成型装置10)中使用的喷嘴和部件。对于其他实施例所描述的特征和方面可以相应地与本实施例使用。在下面的描述中,“下游”参照成型材料从注塑成型系统的入口向模具腔的流动方向使用,而“上游”参照相反的方向使用。类似地,“向前”参照朝向模具腔板与模具芯之间的分模线的方向使用,而“向后”则参照离开该分模线的方向使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马斯特模具(2007)有限公司,未经马斯特模具(2007)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8001287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制冷加热系统半物理仿真试验方法
- 下一篇:一种双电容绝缘子及其生产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