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光隔离器件及使用了该光隔离器件的光模块有效
申请号: | 201080013291.8 | 申请日: | 2010-03-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62210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2-22 |
发明(设计)人: | 明石朋义;中岛嘉一郎;庄田学史 | 申请(专利权)人: | 京瓷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G02B27/28 | 分类号: | G02B27/28;G02B5/30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蒋亭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隔离 器件 使用 模块 | ||
1.一种光隔离器件,其特征在于,具有:
法拉第转子,其使光的偏振面旋转;
第一偏振元件,其配置在该法拉第转子的一面侧,且具有金属粒子分 布的金属粒子层;
第二偏振元件,其配置在所述法拉第转子的另一面侧,且具有金属粒 子以比所述第一偏振元件的金属粒子层中分布的金属粒子的密度大的密 度分布的金属粒子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隔离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偏振元件的所述金属粒子层的厚度比所述第二偏振元件的 所述金属粒子层的厚度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隔离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偏振元件的所述金属粒子层的厚度为所述第二偏振元件的 所述金属粒子层的厚度的两倍以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隔离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偏振元件是通过物理蒸镀法在透明基板上蒸镀电介质层和 金属粒子层后通过使基板延伸而使所述金属粒子层中含有的金属粒子形 成为细长形状的偏振元件,所述第二偏振元件是通过使基板延伸从而在含 有金属卤化物的玻璃基材的表面附近将金属卤化物还原而形成的金属粒 子形成为细长形状的偏振元件。
5.一种光隔离器件,其特征在于,
重叠有多张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隔离器件。
6.一种光隔离器件,其特征在于,具备:并排配置成一列且具有金属 粒子分布的金属粒子层的光吸收型的第一偏振元件、第二偏振元件、第三 偏振元件;配置在所述第一偏振元件及第二偏振元件间的第一法拉第转 子;配置在所述第二偏振元件及第三偏振元件间的第二法拉第转子,
所述第一偏振元件、第二偏振元件、第三偏振元件中的任意一张偏振 元件的所述金属粒子层中分布的金属粒子密度比其它偏振元件的所述金 属粒子层中分布的金属粒子密度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隔离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偏振元件、第二偏振元件、第三偏振元件中的任意一张偏振 元件的所述金属粒子层的厚度比其它偏振元件的所述金属粒子层的厚度 薄。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隔离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偏振元件、第二偏振元件、第三偏振元件中的任意一张偏振 元件的所述金属粒子层的厚度为其它偏振元件的所述金属粒子层的厚度 的1/2以下。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隔离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偏振元件、第二偏振元件、第三偏振元件中的任意一张偏振 元件是通过物理蒸镀法在透明基板上蒸镀电介质层和金属粒子层后通过 使基板延伸而使所述金属粒子层中含有的金属粒子形成为细长形状的偏 振元件,其它偏振元件是通过使基板延伸从而在含有金属卤化物的玻璃基 材的表面附近将金属卤化物还原而形成的金属粒子形成为细长形状的偏 振元件。
10.一种光隔离器件,其特征在于,具备:并排配置成一列且具有金 属粒子分布的金属粒子层的光吸收型的第一偏振元件、第二偏振元件、第 三偏振元件;配置在所述第一偏振元件及第二偏振元件间的第一法拉第转 子;配置在所述第二偏振元件及第三偏振元件间的第二法拉第转子,
所述第一偏振元件、第三偏振元件的所述金属粒子层中分布的金属粒 子密度比所述第二偏振元件的所述金属粒子层中分布的金属粒子密度大。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光隔离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偏振元件及第三偏振元件的所述金属粒子层的厚度比所述 第二偏振元件的所述金属粒子层的厚度薄。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光隔离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偏振元件及第三偏振元件的所述金属粒子层的厚度为所述 第二偏振元件的所述金属粒子层的厚度的1/2以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京瓷株式会社,未经京瓷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80013291.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乳钙糖果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照明装置的反射板以及照明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