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用负极材料以及使用该负极材料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有效
申请号: | 201080013373.2 | 申请日: | 2010-03-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62381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2-22 |
发明(设计)人: | 龟田隆;佐藤秀治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菱化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M4/587 | 分类号: | H01M4/587;H01M4/36;H01M10/0566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 代理人: | 郑树槐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电 二次 电池 负极 材料 以及 使用 | ||
1.一种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用负极材料,其包含下述碳材料A及碳材 料B,
碳材料A是包含石墨粒子及包覆该石墨粒子表面的无定形碳的多层结 构碳材料,通过广角X射线衍射法测定的其002面的面间距(d002)为以下、Lc为以上,振实密度为0.8g/cm3以上,氩离子激光拉曼光谱中 的1360cm-1附近峰强度与1580cm-1附近峰强度之比、即拉曼R值为0.25~0.6;
碳材料B是如下的石墨粒子:通过广角X射线衍射法测定的其002面 的面间距(d002)为以下、Lc为以上,振实密度为0.8g/cm3以上、 氩离子激光拉曼光谱中的1360cm-1附近峰强度与1580cm-1附近峰强度之比、 即拉曼R值为0.2~0.5,利用流式颗粒分析仪求出的平均圆形度为0.9以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用负极材料,其中,碳 材料A和碳材料B的平均粒径之比,即碳材料A的平均粒径/碳材料B的平 均粒径为0.7~1.3。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用负极材料,其中, 碳材料B在碳材料A及碳材料B的总量中所占的比例为30~70重量%。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用负极材料, 其中,通过广角X射线衍射法测定的用于碳材料A的石墨粒子的002面的 面间距(d002)为以下、Lc为以上,振实密度为0.8g/cm3以上, 氩离子激光拉曼光谱中的1360cm-1附近峰强度与1580cm-1附近峰强度之比、 即拉曼R值为0.2~0.5。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用负极材料, 其振实密度为0.8g/cm3以上。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用负极材料, 其中,碳材料B的真密度为2.21g/cm3以上。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用负极材料, 其中,碳材料A的比表面积为0.5~8m2/g。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用负极材料, 其中,利用流式颗粒分析仪求出的用于碳材料A的石墨粒子的平均圆形度 为0.88以上。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用负极材料, 其中,利用水银压入法测定的碳材料A及碳材料B的10nm~100000nm范围 的微孔容积为0.4ml/g以上。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用负极材 料,其中,碳材料A的平均粒径为2~30μm。
11.一种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用负极,在其集电体上具有负极层,所述 负极层含有粘结树脂及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 用负极材料。
12.一种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其具备权利要求11所述的负极、能够 吸留和放出锂离子的正极、以及非水电解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菱化学株式会社,未经三菱化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80013373.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耐腐蚀的电机用钕铁硼永磁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地槽式沥青脱桶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