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抽吸流体的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080013424.1 | 申请日: | 2010-01-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61606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2-22 |
发明(设计)人: | T.S.常;F.候;S.R.康斯顿;R.K.亚马莫托 | 申请(专利权)人: | I科学干预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F9/007 | 分类号: | A61F9/007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周春梅;傅永霄 |
地址: | 美国加利***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抽吸 流体 装置 | ||
相关申请
本发明要求在2009年1月23日提交的共同转让的美国专利申请No.12/359,169的优先权,该申请以其全文引用的方式结合到本文中用于所有目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抽吸视网膜脱落的眼睛中的视网膜下积液(SRF)的装置,其允许将感光视网膜再附着到下面的视网膜色素上皮(RPE)。
背景技术
当视网膜下积液(SRF)造成感光视网膜与支承外部组织之间分离时会发生视网膜脱落,支承外部组织包括视网膜色素上皮(RPE)与脉络膜。通常,当感光视网膜中的全厚度缺损允许SRF进入视网膜下腔时造成视网膜脱落。这种SRF来自液化玻璃体液(占据眼睛后段的透明胶体),且全厚度缺损可由视网膜中的裂孔或孔限定。此外,当由于玻璃体的牵引力使感光视网膜被拉离RPE时可造成视网膜脱落。在此情况下,可从脉络膜中的毛细管得到SRF且能得以通过RPE进入视网膜下腔。由于眼睛或头部损伤可自发地形成视网膜脱落。现有病状也可能会促成视网膜脱落,诸如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视网膜脱落通常需要立即手术修复。如果不进行治疗,液化玻璃体可通过裂孔继续进入视网膜下腔或者玻璃体牵引可能会继续在感光视网膜上施加分离力。在感光视网膜与下面的RPE之间的长期分离可使得感光视网膜失去营养和氧,造成感光视网膜萎缩,从而导致永久视力丧失。
通过将感光视网膜再并置到RPE和脉络膜上来治疗视网膜脱落的当前方法包括巩膜扣带术、充气性视网膜固定术和使用填塞剂的玻璃体切除术。这些治疗常常伴有冷凝或激光光凝来密封视网膜裂孔。上述手术中的每个手术未必提供脱落的视网膜到下面组织的立即再并置。抽吸SRF来提供脱落的视网膜的立即再并置可提供更好的再附着效果和缩短的愈合时间。不能提供立即再并置可导致视网膜萎缩发展和永久视力丧失,从而需要额外手术来挽救剩余视力。
使用套管从内部抽吸SRF和利用外部真空源排出流体是可通过手术显微镜在直接可视化下执行的方案。在明显存在较大孔或裂孔的视网膜脱落中,套管可被放置穿过孔到视网膜下腔内以抽吸流体。在不存在明显的孔或裂孔时,可手术形成较小孔或视网膜切口以使得套管传递到视网膜下腔中。在排出SRF之后,手术形成的孔随后由激光或冷凝进行处理以密封该孔,从而造成视网膜损害且限制了该技术用于周边视网膜。
所需要的方案将使用由微套管形成的很小视网膜切口来抽吸SRF。该很小视网膜切口允许对视网膜切口进行很少处理或不处理来密封视网膜,给予外科医生重复地进入视网膜下腔中各个位置的灵活性。但是,这种方法可能会由于感光视网膜组织的性质而失败。本质上感光视网膜是非常柔性的且适形的,且因此该组织可由真空源导向到微套管开口中,堵塞管腔且防止或限制SRF的抽吸。在我们的实验室中观察到这种机制特别地发生于利用小抽吸开口的小微套管情况下。这种小微套管的物理尺寸也显著地限制了可实现的抽吸速率且也使得该装置在穿透视网膜期间易于扭结失败。
本发明提供允许使用眼内(ab-interno)方案抽吸视网膜脱落中的SRF的装置。该装置可结合常规的巩膜造口术端口系统使用。使用该装置允许抽吸和移除SRF,其克服了先前所述的失败模式,从而允许感光视网膜立即再并置到下面的RPE而无需任何填塞剂或植入物。此外,本发明的装置可用于作为其它形式的视网膜脱落治疗的辅助手段来提供感光视网膜的再并置从而改进再附着和愈合。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眼睛的手术装置,包括:
第一细长管状构件,其具有近端和远端和从近端通到远端的第一管腔,其大小优选地适于穿过常规巩膜造口术端口;
第二细长管状构件,其具有近端和远端,该远端具有尖端,尖端的形状和大小适于穿透眼睛组织,第二细长管状构件安置于第一管状构件的管腔内,第二细长管状构件具有从其近端贯穿它到其远端的内部流动通路;
在第一细长管状构件的第一管腔内的环状空间,其环状地包围第二细长管状构件以形成外部流动通路,其中内部流动通路与外部流动通路连接;
第一细长管状构件的远端为开口端且适于放置成与组织表面接触,由此在外部流动通路内的压力降低时,第一细长管状构件的远端密封到组织上且第二细长管状构件的远端尖端穿透组织且抽吸所述组织下的流体材料到内部流动通路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内部流动通路包括第二管腔。在一些实施例中,内部流动通路包括多孔通路。
在一些实施例中,尖端的形状和大小适于穿透到感光视网膜的组织内。在一些实施例中,大小和形状适于穿透到眼睛组织内的尖端是尖锐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I科学干预公司,未经I科学干预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8001342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