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固体过氧化二酰基含水悬浮液有效
申请号: | 201080013624.7 | 申请日: | 2010-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65302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2-29 |
发明(设计)人: | B·H·奥 | 申请(专利权)人: | 阿克佐诺贝尔化学国际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F12/08 | 分类号: | C08F12/08;C08F4/34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咨律师事务所 11247 | 代理人: | 刘金辉;林柏楠 |
地址: | 荷兰阿*** | 国省代码: | 荷兰;NL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固体 过氧化 二酰基 含水 悬浮液 | ||
本发明涉及一种过氧化二酰基含水悬浮液及其在生产高聚物,即分子 量大于1000g/mol的聚合物,尤其是(可发型)聚苯乙烯中的用途。
已知固体过氧化二酰基在高聚物的生产中为合适的引发剂。尤其已知 过氧化二苯甲酰(BPO)适合在苯乙烯系单体聚合,如苯乙烯乳液聚合形成 (可发型)聚苯乙烯中作为引发剂。该方法在含水悬浮液中进行且该引发剂 作为含水悬浮液加入反应混合物中。该类苯乙烯聚合方法的实例是公开于 WO 2004/089999中的方法,其中在一定时间内-优选至少0.5小时,更优 选1.0小时-以连续或半连续方式将该引发剂计量加入反应混合物中。
对该方法而言,为了以合适方式将过氧化物计量加入反应器中,必要 的是使用精细悬浮的过氧化物的易流动流体,即粘度不超过800mPa.s且 颗粒小于10微米的过氧化物悬浮液。更高粘度要求强力泵且可能在输送管 道中引起堵塞。更粗颗粒提高了磨耗和阀的堵塞。
然而,低粘度悬浮液通常由粗颗粒构成且不均匀度高,即具有高相分 离。然而,为了使计量加料准确,必要的是不存在任何不均匀性。因此, 为了能够在市场上操作,即能够覆盖运输、缓冲储存和处理所要求的时段, 在至少2个月内不允许过氧化物悬浮液具有任何不均匀性。换言之,悬浮 液的储存期限-定义为不存在相分离的时段-必须至少为2个月。
为了提供较稳定的低粘度悬浮液,通常以几个重量百分数的浓度将分 散剂加入该悬浮液中。不幸的是,分散剂倾于不利地影响在苯乙烯聚合过 程中形成的(可发型)聚苯乙烯悬浮液的稳定性且它们也不利地影响形成的 聚苯乙烯颗粒的尺寸。因此,用于(可发型)聚苯乙烯生产的BPO悬浮液中 分散剂的量需要尽可能低。
EP 0 263 619认识到该问题并公开了除了少量分散剂外还包含结晶纤 维素的BPO悬浮液。然而,该文献所公开的高度浓缩的BPO悬浮液(即含 有大于35重量%BPO)具有太高的粘度,含有有机溶剂(乙二醇)和/或具有 比2个月低得多的不足储存期限。
JP-A 07-330 715公开了40重量%的BPO含水悬浮液,其分散剂含量 低且粘度低。然而,这些悬浮液的储存期限对于实际应用而言太低。如下 列实施例所示,使用粗颗粒得到泡沫状悬浮液,它们在几天之后出现分离。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包含35-45重量%固体过氧化二酰基的含水 悬浮液,所述悬浮液仅包含少量分散剂(不超过1重量%),具有低挥发性 有机物含量(VOC),仍可稳定数月且粘度低。
该目的由本发明实现,本发明涉及一种包含如下组分的含水悬浮液:
-35-45重量% d50粒度为1-10微米的固体过氧化二酰基颗粒,
-0.05-1重量%分散剂,和
-不超过1重量%的有机溶剂。
本发明的含水悬浮液包含35-45重量%,优选38-42重量%固体过氧 化二酰基颗粒。过氧化二酰基颗粒具有1-10微米的d50,这意味着该悬浮 液中过氧化物颗粒总量的50体积%具有1-10微米(μm)的粒度。优选d50 为1-7微米,更优选2-6微米。d50通过使用利用静态光散射技术的Malvern Mastersizer测定。由比例d90/d50表示的粒度分布优选小于6,更优选小 于5,最优选小于4。
合适固体过氧化二酰基的实例是过氧化二苯甲酰(BPO)和过氧化二癸 酰。最优选固体过氧化二酰基为过氧化二苯甲酰,其包括取代的过氧化二 苯甲酰如过氧化二氯代苯甲酰。最优选过氧化二酰基为未取代的过氧化二 苯甲酰,即Ph-C(O)-O-O-C(O)-Ph,也称为BPO。
本发明悬浮液包含0.05-1重量%,优选0.07-0.8重量%,最优选0.1-0.6 重量%分散剂。更低量导致不稳定的悬浮液;考虑到分散剂可能在聚合反 应和其他应用中具有的不利效果、悬浮液COD(化学需氧量)的提高以及由 于经济原因,更高量是不希望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阿克佐诺贝尔化学国际公司,未经阿克佐诺贝尔化学国际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8001362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