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练习原地游泳的多用途紧凑型地上游泳池有效
申请号: | 201080013798.3 | 申请日: | 2010-02-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62039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2-22 |
发明(设计)人: | 克里斯托夫·马约 | 申请(专利权)人: | 克里斯托夫·马约 |
主分类号: | E04H4/00 | 分类号: | E04H4/00;E04H4/14;A63B69/12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咨律师事务所 11247 | 代理人: | 马江立;吴鹏 |
地址: | 法国*** | 国省代码: | 法国;FR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练习 原地 游泳 多用途 紧凑型 地上 游泳池 | ||
1.多用途的紧凑型地上游泳池,尤其用于练习原地游泳,其特征在于, 它包括三个部分,这三个部分构成紧凑型组件或者设置成能被组装形成紧 凑型组件,这三个部分包括:水池(1),该水池能容纳一定体积的水并且 具有底部(1A)、两个纵向壁(1B)和两个端壁(1C、1D);用于更衣 和/或淋浴的室(2),该室与水池(1)的侧面中的一个相连结;以及在该 室(2)和水池(1)之间建立连通的隔舱(3),该隔舱包括上部空间(4), 该上部空间置于水池的与所述室相邻的部分(1′)之上并且由两个侧向壁 (3A)、一个正面壁(5)和一个覆盖壁(3B)界定,所述正面壁(5)具 有开口,该开口与水池上方的自由空间连通,该开口装有门(6)。
2.根据权利要求1的地上游泳池,其特征在于,用于更衣和/或淋浴 的室(2)与水池(1)的一个小侧面或端部(1D)相连结,该隔舱(3) 的上部空间(4)置于所述水池的与所述室相邻的端部部分(1′)之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的地上游泳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隔舱(3) 的门(6)包括两个门扇(6A,6B),这两个门扇通过本身已知的自动关 闭系统控制。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之一的地上游泳池,其特征在于,门(6)或 所述门的每个门扇(6A,6B)的下部部分装有柔性条带(6C),该柔性 条带伸入水池(1)的上部部分中。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之一的地上游泳池,其特征在于,从上面看, 所述水池(1)具有不规则八边形形状,该八边形形状包括两个平行或近似 平行的大侧边,该大侧边对应于所述水池的纵向壁(1B),该水池的前壁 和后壁(1C、1D)由三个面构成,这三个面相互连接并且与所述纵向壁(1B) 形成角度地与该纵向壁相连,构成水池的前壁或正面壁(1C)的三个面 (1C′、1C″)朝向该水池的底部(1A)倾斜。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之一的地上游泳池,它为恒定溢出类型,其特 征在于,水池(1)的侧向壁(1B、1C、1D)的上边缘(7)具有弄圆的 轮廓,优选半圆形或大致半圆形的轮廓。
7.根据权利要求6的地上游泳池,其特征在于,水池的该上边缘被外 部周向沟槽(8)环绕,该外部周向沟槽用于收集溢出的水并且快速地将水 引入再循环系统中,该沟槽的尺寸设计成用作缓冲蓄水池。
8.根据权利要求7的地上游泳池,其特征在于,它具有辅助蓄水池 (10),该辅助蓄水池与水池(1)的后端部相连接,并且周向沟槽(8) 引入该辅助蓄水池中,所述辅助蓄水池与游泳池的再循环系统相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6或7的地上游泳池,其特征在于,它具有两个管口, 该管口与外部周向沟槽(8)或辅助蓄水池(10)相连接,并且相对于水池 的纵向轴线倾斜地向外定向以便参与水流的产生或补增。
10.根据权利要求7或8的地上游泳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沟槽(8) 装有浮动隔热系统(4),该浮动隔热系统能限制热量向自由空气的丧失。
11.根据权利要求6至10之一的地上游泳池,其特征在于,它的侧向 壁(1B、1C、1D)装有可收起的翼(9),该翼在抬起的活动位置中进入 沟槽内。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之一的地上游泳池,其特征在于,至少水池 (1)的前壁(1C)的中心部分(1C″)包括至少一个玻璃片或玻璃板(13)。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12之一的地上游泳池,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动 力保持装置,该动力保持装置与水池的特定设计的形状相配合使得能进行 原地游泳,由此使用者能连续地而无需被迫不断改变方向地游泳,该保持 装置包括有弹力的柔性连接件(11),该柔性连接件的一个端部与旨在固 定到游泳者(N)上的背带(12)相连,该柔性连接件的另一个端部布置 成能固定,优选地以可拆卸的方式固定,至游泳池的后壁(1D)或至设置 在所述壁附近的固定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克里斯托夫·马约,未经克里斯托夫·马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80013798.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