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包封的无线射频识别标签及其制作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080014530.1 | 申请日: | 2010-03-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78985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3-14 |
发明(设计)人: | S.R.马勒;T.K.波范纳;V.纳拉亚纳斯瓦米 | 申请(专利权)人: | 沙伯基础创新塑料知识产权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K19/077 | 分类号: | G06K19/077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 代理人: | 封新琴 |
地址: | 荷兰贝亨*** | 国省代码: | 荷兰;NL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无线 射频 识别 标签 及其 制作方法 | ||
1.一种无线射频识别产品包括:
包括具有空腔的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的壳体;
位于所述第一部件的所述空腔中的无线射频识别标签,所述无线射频识别标签包括微晶片和天线;和
包围所述壳体至少一部分的密封材料,所述密封材料协助将所述第一部件固定到所述第二部件,并协助防止水分接触所述无线射频识别标签。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射频识别产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件和所述第二部件接合,以使在所述第一部件和所述第二部件之间形成非线性连接部,其中所述密封材料包围所述非线性连接部的至少一部分,以提高所述无线射频识别产品的断裂强度。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线射频识别产品,其特征在于,所述非线性连接部为V形。
4.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无线射频识别产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件包括杯形基材,所述第二部件包括连接到所述杯形第一部件的料层,其中所述密封材料包围所述壳体。
5.一种无线射频识别产品,包括:
包括第一部件的壳体;
位于所述第一部件上的无线射频识别标签,所述无线射频识别标签包括微晶片和天线;
接近所述第一部件并覆盖所述无线射频识别标签的阻拦层;和
包围所述壳体和所述阻拦层的密封材料,所述密封材料协助将所述第一部件固定到所述第二部件并协助防止水分接触所述无线射频识别标签,
所述无线射频识别产品具有改善的断裂强度和热阻。
6.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无线射频识别产品,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射频识别产品进一步包括相对于所述阻拦层位于所述第一部件的相对侧的第二阻拦层。
7.如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无线射频识别产品,其特征在于,利用数值仿真技术测量时,所述无线射频识别产品具有1000N以上的结合强度。
8.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无线射频识别产品,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材和所述阻拦层利用塑料树脂形成,并且所述塑料树脂从下述中选择:聚缩醛、聚丙烯酸化物、聚碳酸酯、聚苯乙烯、聚酯纤维、聚酰胺、聚酰胺-酰亚胺、聚芳酯、聚芳砜、聚醚砜、聚亚苯基硫醚、聚氯乙烯、聚砜、聚酰亚胺、聚醚酰亚胺、聚四氟乙烯、聚醚酮、聚醚醚酮、聚醚酮酮、聚苯并嗯唑、聚恶二唑、聚苯并噻嗪吩噻嗪、聚苯并噻唑、聚吡嗪喹恶林、聚均苯四甲酰亚胺、聚喹恶林、聚苯并咪唑、聚羟吲哚、聚氧异吲哚林、聚二氧异吲哚林、聚三嗪、聚哒嗪、聚哌嗪、吡啶、聚哌啶、聚三唑、聚吡唑、聚吡咯、聚硼烷、聚恶双环壬烷、聚二苯并呋喃、聚酞、聚甲醛、聚酸酐、聚氯乙烯醚、聚硫醚、聚乙烯醇、聚酮、聚氯乙烯卤化物、聚腈、聚乙烯酯、聚磺、聚硫、聚硫酯、聚砜、芳砜纶、聚脲、聚磷腈、聚硅氮烷,或者包括至少一种前述塑料树脂的组合物。
9.如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无线射频识别产品,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材料利用塑料树脂形成,并且所述塑料树脂从下述中选择:聚缩醛、聚丙烯酸化物、聚碳酸酯、聚苯乙烯、聚酯纤维、聚酰胺、聚酰胺-酰亚胺、聚芳酯、聚芳砜、聚醚砜、聚亚苯基硫醚、聚氯乙烯、聚砜、聚酰亚胺、聚醚酰亚胺、聚四氟乙烯、聚醚酮、聚醚醚酮、聚醚酮酮、聚苯并嗯唑、聚恶二唑、聚苯并噻嗪吩噻嗪、聚苯并噻唑、聚吡嗪喹恶林、聚均苯四甲酰亚胺、聚喹恶林、聚苯并咪唑、聚羟吲哚、聚氧异吲哚林、聚二氧异吲哚林、聚三嗪、聚哒嗪、聚哌嗪、吡啶、聚哌啶、聚三唑、聚吡唑、聚吡咯、聚硼烷、聚恶双环壬烷、聚二苯并呋喃、聚酞、聚甲醛、聚酸酐、聚氯乙烯醚、聚硫醚、聚乙烯醇、聚酮、聚氯乙烯卤化物、聚腈、聚乙烯酯、聚磺、聚硫、聚硫酯、聚砜、芳砜纶、聚脲、聚磷腈、聚硅氮烷,或者包括至少一种前述塑料树脂的组合物。
10.一种形成无线射频识别产品的方法,包括:
针对第一部件安置无线射频识别标签,其中所述无线射频识别标签包括微晶片和天线;
利用第二部件将所述无线射频标签与所述第一部件固定;和
二次模制密封材料以包围所述第一部件的至少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件,
其中所述无线射频识别产品具有改善的断裂强度和热阻。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件包括基材,所述第二部件包括置于所述基材上的阻拦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沙伯基础创新塑料知识产权有限公司,未经沙伯基础创新塑料知识产权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80014530.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热循环系统
- 下一篇:一种信息传输方法、系统及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