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多挡动力变速箱的电磁惯性制动器有效
申请号: | 201080014732.6 | 申请日: | 2010-03-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69369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3-07 |
发明(设计)人: | M·J·豪伯里克 | 申请(专利权)人: | 伊顿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D65/14 | 分类号: | F16D65/14;F16D55/36;F16D55/28 |
代理公司: | 北京泛华伟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0 | 代理人: | 胡强 |
地址: | 美国俄亥俄***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动力 变速箱 电磁 惯性 制动器 | ||
1.一种电磁惯性制动器,用于在换挡过程中减缓在机动车辆的动力系中的多挡变速箱(12)的动力输入轴(18)的速度,该惯性制动器包括:
布置在该变速箱(12)的箱体(22)中的至少一个电磁制动器线圈(24),该制动器线圈(24)与该动力输入轴(18)径向隔开;
围绕该动力输入轴(18)的电磁制动器定子(30),该定子(30)通过连接器(32,26)安装到该箱体(22),该连接器允许该定子(30)轴向运动,而阻止该定子(30)相对该箱体(22)转动;和
可驱动地连接到该动力输入轴(8)的反作用片(26),该反作用片(26)布置在该电磁制动器定子(30)和该箱体(22)之间,由此当该制动器线圈(24)被通电时,该定子(30)在该反作用片(26)上施加离合器摩擦接合力,从而在变速箱换挡间隔期间在该动力输入轴(18)上产生旋转制动转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惯性制动器,其特征是,该反作用片(26)在其每一侧具有摩擦面(28,38),一侧摩擦接合该定子(30),另一侧摩擦接合该箱体(22)上的摩擦面,从而在该反作用片(26)的每一侧上产生作用于该动力输入轴(18)的旋转制动转矩。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惯性制动器,其特征是,该反作用片(26)包括安装到该动力输入轴(18)的毂(40)和布置在该定子(30)和该箱体(22)之间的环形盘部,该毂(40)被可驱动地连接到该动力输入轴(18)。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磁惯性制动器,其特征是,该反作用片(26)包括位于该反作用片毂(40)和该环形盘部之间的扭矩阻尼元件(50),从而在应用该惯性制动器时,该惯性制动器中的扭矩波动被削弱。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惯性制动器,其特征是,该箱体(22)包括轴向隔开的第一和第二箱体部(54,58),该定子(30)布置在所述箱体部(54,58)之间并安装到所述箱体部(54,58);
在该定子(30)和第一箱体部(58)之间的连接机构(60),其允许该定子(30)轴向运动,而阻止该定子(30)绕该动力输入轴(18)转动;
当该制动器线圈(24)被通电时,随着该定子(30)和该第二箱体部(54)之间的气隙被打开,该反作用片(26)通过该定子(30)与该第一箱体部(58)摩擦接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磁惯性制动器,其特征是,所述第一和第二箱体部(54,58)中的一个箱体部承载至少一个电磁制动器线圈(24)。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磁惯性制动器,其特征是,所述一个箱体部(54,58)装有绕该动力输入轴(18)间隔开的多个制动器线圈(24)。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磁惯性制动器,其特征是,所述至少一个电磁制动器线圈(24)和所述第一箱体部(58)适于与该第二箱体部(54)分开,由此所述电磁制动器线圈(24)可从该第二箱体部移走以便维修作业。
9.一种电磁惯性制动器,用于在换挡过程中减缓在机动车辆的动力系中的多挡变速箱的动力输入轴(18)的速度,该惯性制动器包括:
布置在变速箱(12)的第一箱体部(78)中的至少一个电磁制动器线圈(24),该至少一个制动器线圈(24)与该动力输入轴(18)径向隔开;
可驱动地连接到该动力输入轴(18)的反作用片(26),所述至少一个电磁制动器线圈(24)由该第一箱体部(78)承载,电枢(82)靠近该制动器线圈(24)、该反作用片(26)和承载制动盘总成(84)的多个制动盘(86,88)的第一箱体部(78);
该制动盘总成(84)具有盘表面,当所述至少一个制动器线圈(24)被通电时,由于该电枢(82)施加制动盘接合力到所述制动盘(86,88),该盘表面被施以摩擦力,从而在变速箱换挡过程中该动力输入轴(18)被制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伊顿公司,未经伊顿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80014732.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